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说明I 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衡量,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因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试卷(江苏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本说明组织命题。2.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试卷(江苏卷)的命题应充分体现“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生,有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命题思想。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试卷(江苏卷)以测试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科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4.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试卷(江苏卷)将更富有时代气息,更进一步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更能体现江苏特色,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II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和化学科学的特点,参照《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对化学学科的考试内容作如下说明。一、素养和能力要求1.理解化学科学(1)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2) 能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 认识化学及相关科学重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形成信息素养(1)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2) 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3. 学会实验探究(1)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的能力。(3) 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4) 能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4. 解决化学问题(1) 能够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2) 能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成果,并做出解释的能力。二、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层次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试卷(江苏卷)重视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按由低到高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事实。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能解释、论证并解决一些具体化学问题。三、考试范围和内容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4个课程模块的内容。选考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内容作答。(一)必考内容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考试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1.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1) 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识别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知道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发展趋势。(2) 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和规律。(3)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4) 了解定量研究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应用。(5)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l 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l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l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l 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l 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l 了解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l 理解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l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l 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l 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l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l 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l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l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l 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l 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选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l 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3) 物质结构与性质l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l 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l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l 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l 了解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l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l 了解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l 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l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l 了解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l 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l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化学反应的方向。l 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l 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l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5)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l 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l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l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l 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l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说明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l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l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3. 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1) 理解并能应用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 了解常见金属(如Na、Al、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3) 了解常见非金属(如H、C、N、O、S、Si、Cl等)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4) 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转化的条件和方法,认识化学在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5) 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认识常见无机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1) 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方法,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 知道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的常见官能团,能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 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并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包括立体异构体)。(4)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5) 了解加成、取代、消去、加聚和缩聚等有机反应的特点,能以此判断有机反应的类型。(6) 了解烃(烷、烯、炔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认识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7) 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8) 知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举例说明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9) 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0)能根据合成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分析其链节和单体,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1)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和科学使用,认识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5.化学实验基础(1) 知道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2) 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4) 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5) 了解Cl-、SO42-、CO32-、Na+ 、K+、Al3+、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6) 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7) 了解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8) 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9) 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设计、评价和改进简单的实验方案。(10)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或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二) 选考内容1.“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课程模块(1)原子结构与性质l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l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l 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l 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l 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l 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l 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l 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l 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l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对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l 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l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l 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l 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l 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l 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l 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l 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l 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2.“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模块(1)化学实验基础l 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l 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要求,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l 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l 能应用过滤、蒸发、萃取、蒸馏、层析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l 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l 了解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在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中的应用(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等不作要求)。l 初步掌握天平、酸碱滴定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l 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l 能收集实验数据和实验事实,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l 了解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意义,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一些方法。(2)化学实验探究l 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l 能发现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研究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l 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能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优化和改进。l 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科学地加以处理。l 能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形成实验探究结论。l 能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
III、试卷的形式与结构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 考试时间:100分钟,高考化学试卷满分为120分。三、 题型: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试卷分值比例为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四、 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比例:必考内容约90%,选考内容约10%五、 必考部分内容比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约32%元素及其化合物 约18%有机化学基础 约18%化学实验 约20%化学计算 约12%六、 试题难度容易题 约30%中等难度题 约50%较难题 约20%
答题和阅卷方式:试卷和答题卷分卷。选择题答案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应填写在答题卷上。电脑阅卷。
IV 典型试题举例一、选择题
1.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答:B …………………………………………………………………… 了解;较容易【说明】该题以强化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考查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应形成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价值观。2.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 + N2 + 3C 2AlN + 3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电子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答:C …………………………………………………………………… 理解;较容易【说明】该题以新材料氮化铝的制备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简单计算的掌握情况,并考查学生运用题给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苯中约含有3.612×1023个碳原子 B.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16 g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C.25℃时,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1023个氢氧根离子 D.0.5mol CH4中约含有3.01×1024个电子答:BD ………………………………………………………………… 理解;中等难度【说明】该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应用程度和相关的计算能力,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乙醇乙酸碳酸钠饱和溶液
4.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 NaCl溶液:将45 mL水加入 到盛有5 g NaCl的烧杯中,搅拌溶解B.制备乙酸乙酯: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C.鉴定SO4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D.鉴别环己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 环己烯和苯中答:D …………………………………………………………… 综合应用;中等难度【说明】本题从溶液配制、物质制备、离子鉴定、物质鉴别等4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