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科学,物理现象的教学更是初中物理特别是初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初二学生第一年学物理,知识局限性较大,所以怎样把复杂的物理现象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并不断提高他们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汽化这节课就是一节典型的物理现象课,通过这次开课使我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多启示。
一、上好物理想象课,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1、教师演示法:教师演示法包括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演示。众所周知,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引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前我上这节课是先口头列举一些实例,然后师生讨论这些现象而引入汽化的,但是上下来,我发现因为枯燥的口头描述,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有趣多彩,没能激起他们更大的兴趣,给接下来课堂气氛的调动带来了困难,这次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先用占有酒精的棉花球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让学生观察字慢慢模糊直至消失,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烧开的水沸腾不断变少,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自然而然地便引入了汽化这节课,而且这些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具体形象,激起学生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2、学生探索法:汽化这节课重点讲的是蒸发现象,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这节课的重点,我采用了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进行观察讨论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虽然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后来听到顾老师和许老师的分析,我意识到由于实物投影的局限性,使这个实验出现了一些弊端,一、现象不是非常明显,虽然为了观察方便,我用了染色的酒精,但酒精蒸发后遗留的色迹影响了现象的观察。二、虽然实验时我也找了两个学生参与,但由于参与面太小,降低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总结以上教训我感觉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假设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再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探究,酒精不用染色,即使现象明显、观察清楚,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观察,理解得深,掌握得牢,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
3、师生讨论法:老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有利于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在讲蒸发的定义时,我鼓励学生根据对蒸发的理解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通过他们列举,师生共同讨论,排除了他们对蒸发现象误解的地方,使知识掌握得更准确。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我用多媒体设计了凉衣服的不同场景,学生通过比较衣服干得快慢,更加巩固了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掌握。
二、要上好物理现象课,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各种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有些物理现象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更应引起注意。比如在研究蒸发现象时,提醒液体的温度不能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达到沸点,液体就沸腾了,变成了沸腾现象。
2、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各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例如学生在列举蒸发现象时,把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也错误地认为是蒸发现象,实际上这是衣服中的冰直接转化为水蒸汽而干的,是升华现象;在列举蒸发致冷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有的学生提出了空调房间里感觉冷也是这种现象,实际它是因为热传递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形形色色的联系中排除各种非本质的联系,把现象的本质揭露出来,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它的本质。
3、注意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些物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同时又有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些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蒸发和沸腾这两种现象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但又有区别: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蒸发只能在液面上发生汽化,而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蒸发过程缓慢,而沸腾过程剧烈。
4、注重物理现象的应用:所谓“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物理现象来解释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植树绿化有利于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护水资源;凉衣服要展开,凉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才干得快;夏天扇扇子感到凉快等。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充分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这样的反思是很必要。
怎样上好物理现象课 ——汽化教学反思
2019-12-08 19:18:10
相关推荐
- 哈.曼丁的故事上 2019-12-06 15:46:02
- 图像数据题处理方法 2019-11-30 10:39:45
- 备战2016年中考:考生三大心态调整分析 2019-11-06 20:32:22
- 有关中考物理复习的安排 2019-11-02 13:55:48
- 化学课堂教学中媒体的运用 2019-12-04 13: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