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手”正传:人民军队狙击英雄谱

2019-09-29 20:36:57

1 2 下一页

  虽然冷枪杀敌一直是人民军队的传统战法之一,但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我军作战史上还没有出现专职的狙击手。这主要是因为受历史背景和国内环境限制,我军进行阵地战、对垒战的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运动战、游击战的战术,缺乏广泛开展狙击活动的条件。不过由于装备上的落后,特别是子弹缺乏等原因,从红军时期开始,我军一直非常重视对射击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大量培养“神射手”,以最少的弹药消耗来换取最大的战果。和现今的狙击手不同,当时我军的“神射手”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战士出身,几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使用的也都是最普通的武器,但他们凭借毅力、决心和顽强的斗志,却取得了连职业狙击手们也为之咋舌的战绩。本文所介绍的,正是他们中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位……
  
  决死队“第一枪”:杨长顺
  
  要成为一个神枪手,除了射击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勤学苦练,杨长顺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个。
  
  杨长顺是河南郏县人,挑煤工出身。1937年,年仅18岁的杨长顺抱着参军抗日的目的来到山西,参加了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当时部队很少有重武器,打仗主要靠步枪,杨长顺便下决心要练出一手好枪法来。他训练非常刻苦,舍得出力气,除了每天部队规定的训练科目外,整天都抱着发给他的那支晋造三八式步枪,自己抽空捎带着练,白天瞄树枝、瞄飞鸟,晚上瞄星星、瞄远处的灯火,很快射击成绩就有了很大提高。杨长顺学习军事技术肯动脑子,他联系参军前在老家打野兔的经验,总结出掌握提前量的决窍,特别擅长打运动目标。杨长顺后来在谈起这一段经历时这样说道:“苦练枪法的目的,节约弹药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敌我对阵,动作要果断勇猛,一枪制敌,你一枪摞不倒他,他就要打倒你了。”
  
  很快,参军刚几个月的杨长顺便随部队参加了第一次战斗。战斗打响前,他和排长去侦察敌情,发现一群日寇正在300米开外的空地上聚集,准备发动进攻,中间一个身挎指挥刀的鬼子军官正在指手划脚。排长就指着他对杨长顺说:“小杨,看见带刀的鬼子了吗?试试你的枪法。”杨长顺二话没说,估计了一下距离,端起步枪便瞄起准来。一声枪响,只见那个日酋一头栽倒在地上,其余鬼子立即乱成一团,杨长顺和排长趁机安全返回。这件事在部队里引起了轰动,参军没几天的“小杨”因此记了功,从此大家都叫他“决死队第一枪”。不久,杨长顺就被调去做了旅的警卫员,后来又被送到抗大一分校学习。
  
  1940年夏,八路军为配合正面战场行动,在华北地区发起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当年10月底,杨长顺所在的部队,奉命在山西省武乡县境内的洪岭一带阻击。杨长顺和战友们一起连夜进入了阵地。天快亮时,他隐约发现对面200多米远的地方,几个敌人正在修筑机枪工事,位置正对他们埋伏的这片地方。杨长顺决心把这个对我军威胁最大的火力点干掉,于是他悄悄将“捷克式”的枪口伸出去,瞄准其中一个敌人就是一枪。由于天黑,加上山地估算距离误差大,这一枪打高了,敌人立即躲到了半尺高的杂草后面。呆了一会儿见没啥动静,三个鬼子又冒出来继续挖工事。杨长顺将标尺后退了一格,瞄准敌人又打了一枪。这枪打低了,落在工事边上。敌人以为“土八路”枪打不准,便放心大胆地干起活来,一个军官模样的鬼子还探出半个身子来拿着望远镜向我军阵地张望。没想到杨长顺这下来真格的了,在仔细修正了瞄准点之后,一枪便将那个鬼子军官打了个倒栽葱。趁着另两个鬼子没醒过神来,杨长顺飞快地拉动枪栓,退壳、重新上膛并瞄准击发,又将最后边一个鬼子打倒。中间的鬼子这才反应过来,撒脚就跑,但没跑出几步就被接踵而来的第三颗子弹打到地上啃泥去了。敌人的机枪工事始终没能修成,杨长顺也以他的突出战绩再次受到上级嘉奖。
  
  杨长顺后来跟随刘、邓大军一同挺进中原,并在河南参加过剿匪战斗。建国后,他担任过海军后勤部603仓库主任,并在国庆10周年阅兵中担任海军方队领队。但杨长顺却很少提起过他骄人的杀敌纪录,只有一次当别人一再追问他总共消灭了多少个鬼子时,他只是笑笑说:“有三、五十个吧”。
  
  洪泽湖畔的“兵临城下”:孙存余
  
  1942年10月底,日寇纠集重兵,对淮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持续33天的大“扫荡”。12月9日,我新四军4师26团在强袭青阳据点后,撤至洪泽湖畔的朱家岗进行休整。次日凌晨,金子联队一部及伪军1500余人趁夜包抄偷袭,妄图一举消灭26团。新四军军史上著名的朱家岗战斗就此展开。
  
  建国后曾任总后勤部油料部长的孙存余时任26团1营2连连长。他于1939年入伍,经过三年多的磨练,他在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员的同时,也练就了一身过人的好枪法。
  
  战斗开始不久,主力即长驱直入,直接威胁26团指挥机关所在地曹圩。孙存余受命率一个20多人的加强班,据守孙岗北部通向曹圩的门户。战士们凭借着一段数十米长的交通沟,连续击退了鬼子在步兵炮配合下的三次进攻,敌我暂时进入了对峙状态。狡猾的日寇发现我军神枪手对他们的威胁很大,加之正面冲锋久攻不下,便也挑选特等射手,爬上交通沟东南面相距80多米远的一幢独立房屋的屋顶,以屋顶的茅草为掩护,居高临下向交通沟内的我军射击。由于战场上枪炮轰鸣,加上战士们此时为缓解友邻压力,正在向北面进攻曹圩东门的敌人进行牵制性射击,对鬼子的冷枪促不及防,连续伤亡了几个同志。
  
  敌人见我军副班长娄信芝弹无虚发,连续打死了4个鬼子,便盯上了他。一颗从侧面射来的子弹从娄信芝头顶擦过,正打在沟沿上,引起了孙存余的警觉。发现有鬼子打冷枪后,他觉得形势很被动,必须先把敌人的狙击手敲掉。敌人狙击手在哪儿呢?他先察看了牺牲的两个同志的中弹位置,发现子弹都是从东南方打过来的,他马上就想到了那幢独立房屋。正在观察时,鬼子也发现了他的行动,“叭”的一枪打过来,孙存余一低头,所幸没有打着:“也让你领教一下老子的枪法!”孙存余从牺牲同志的头上摘下军帽,顶在步枪通条上,略微露出沟沿一点,自己向右跨出几米,拿起一支三八式步枪,对准了那间房子的屋顶。敌人果然上了当,很快从屋顶上便打出一枪,正中通条上的军帽。可此时孙连长的准星也已经牢牢套住了鬼子狙击手,一扣板机,“叭”的一声便结果了他,尸体从屋顶上一路滚落下去。
  
  孙存余并没有特别高兴,因为他知道鬼子是不会轻易放弃那个绝佳的狙击阵地的。他稍微移动了位置,继续监视着屋顶。不一会儿,房顶上有个亮东西闪了一下,孙连长仔细一看,是一顶日寇的钢盔,但只升起一点就停住不动了。他没有急着开枪,而是继续耐心等待。又过了几分钟,鬼子觉得没有危险了,慢慢地把半个脑袋露了出来。孙存余抓住机会,把仇恨凝聚在枪口上,一枪就打穿了对手的头颅。敌人仍不死心,又派出了第三个狙击手,可是其下场和他的两个前任一样。孙存余以他的精湛枪法,三发三中,结果了三个日寇,彻底镇住了敌人。直到战斗结束,敌人也没敢再爬上屋顶放冷枪。
  
  在当天的战斗中,孙存余还以仅剩的一发子弹,一枪击毙小队长,打退了敌人一个小队的进攻。他的英勇事迹,后来被时任4师师长的同志写入了《纪念朱家岗战斗殉国烈士碑记》当中,极大地鼓舞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的斗志。
  
  六次登上天门安城楼的“革命神枪手”:魏来国
  
  1942年8月,18岁的魏来国参加了八路军胶东荣成独立营。参军不久,他的射击天赋就开始显露出来,在一次战斗中,他用20多发子弹消灭了6个敌人,但这位山东小伙子对自己的成绩仍很不满意。凭借平日里的刻苦练习,他的枪法越练越准,很快就成了部队中远近闻名的“神枪手”。
  
  1946年6月,第54军从青岛登陆,进攻山东解放区。山东野战军胶东军区部队奉命阻敌西进。7月2日,时任山东军区警备4旅8团某排排长的魏来国随部队在南泉车站以东的蓝格庄阻击敌人。次日拂晓,2个连的敌人在炮火支援下发起了进攻。魏来国观察了一下,拿起一支三八式步枪,利用坟头作掩护,定好标尺,开始不紧不慢地向敌人瞄准射击。他的子弹好象长了眼睛一样,一枪一个,转眼间就撂倒十几个敌人。敌人的进攻队形被打得稀里哗啦,剩下的敌人拼命往附近的庄稼地里钻,但仍逃不过复仇的子弹。敌人发现子弹来自他这个方向后,便集中轻重火器向他射击。魏来国沉着应对,让全排战士摘下军帽挂在玉米秆和枪通条上,用以迷惑敌人。这招很有效,敌人发现了这些假“目标”,火力一下子分散起来。魏来国继续不慌不忙地压弹、射击,再压弹、再射击。不管是敌人刚露出头,还是才探出半个身子,只要他枪声一响,便非死即伤。阵地前沿,横七竖八躺满了魏来国打死的敌人,代表战绩的小石子越堆越高。经过全排战士努力奋战,敌人最终支撑不住,退了下去。无计可施的敌人只有集中炮火,对我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下午二点多,天降大雨,被炮弹震昏过去的魏来国苏醒过来。他发现百米开外,一个敌人军官正躲在树后挥动小旗,组织新的进攻,便将枪口瞄准大树,当那家伙再伸出手时,一颗子弹如电光石火般飞过,小旗落地,那军官握着受伤的手便往回跑。魏来国眼疾手快,迅速推上第135发子弹,“叭勾”一声,第110个“战果”一头栽倒在地。其余敌人一下子乱了营,连滚带爬地往回跑,再也没敢发起进攻。面对魏来国一个排坚守的阵地,敌人美式装备的两个整团进攻了半天,硬是寸步未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