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两条内容: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物理课题和有关的条件,本着导入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在此,笔者就高中物理新课的导入方法举例说明。
一、问题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精心设计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
二、生活事例导入法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根据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具体事例引入新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在机械能和能源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相关相关的事例: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不断涌现,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高效。但各种机器的运传,都是通过能量转化来实现的,它们都要消耗能源;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要攻打伊拉克?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物理与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密不可分。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应不断的收集并整理这方面的素材,在教学时派上用场。长此以往,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故事导入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小故事或者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引入新课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万有引力的教学前,引入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在他家的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呢?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是否也会下落?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与高度无关。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但是,月亮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他又想到在山顶上把一个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将以曲线轨道落到地面,发射速度越大,炮弹落得越远,如果发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地球旋转,永远不落回地面。接着,他想到,以足够大的速度绕地球旋转的炮弹多么像月亮,可是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力。正是这种作用力,使炮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水星、金星等围绕太阳旋转,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最后他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终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
四、实验导入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定理和结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在新课教学刚开始时导入一个有趣生动的实验,能够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如在讲授“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节课时,我只是提了一个盛有水的水桶到教室,未说话前就有学生叽叽喳喳讨论我提水桶来的目的,这时已开始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了。在下面的实验时,我叫一位学生上来提起水桶和叫两位学生共同提起水桶,然后让他们考虑两次作用的效果是否相同?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再问道这一位同学和两位同学的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回答后就能很顺利的导入了“分力和合力”的概念。
五、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我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从一个已知的知识推导出和其类似的另外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力的合成”的有关知识利用类比的方法导入“力的分解”。(提问)“力是矢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合成,正所谓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可以借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分解吗?一些学生推测:能。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力的合成”的方法,逆向思考“力的分解”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并自己得出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思考得来的东西,他们才能记得牢、理解的透彻。类比导入法在很多新课教学中都可以使用,例如: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电场和磁场等等。学生通过类比,能更好的学习新课知识,同时对以往知识又加深了理解。
山西省河津中学 刘永斌
(文章来源于山西新闻网-发展导报,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