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
1)使自己明白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课程目标属于终极目标,是这门课程完成之后需要达到的目标,而教学目标通常是阶段性目标,是一个单元、一节课上完之后就要达到的目标。
(2)正确拟定三维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在前面的讲座中已经进行了专门的介绍。
(3)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取决于教材和教学内容。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不变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需要突破的难点可能就是不同的,要分析学生,因材施教。
(4)明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意义。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对物理学史教育意义的深入挖掘,有助于教师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知识的价值,设计教学。
2)使学生明白
(1)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物理学科知识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有着内在的知识序列,循着逻辑实施教学,学生才有可能明白。
(2)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短时记忆的信息量在“5±2”左右。课堂教学要有成效,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促进学生思维。课堂教学的流程是在分析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综合确定的。
3)使学生容易明白
(1)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让学生容易明白的基础。比如说“杠杆原理”的学习,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通过压跷跷板来亲历“杠杆原理”的直接体验;小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和简单的算术理解“杠杆原理”;初中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简单公式来实证和运用“杠杆原理”;高中生可以运用代数方程证明“杠杆原理”,通过师生讨论、材料分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分方程来论证“杠杆原理”。
(2)加深对学科以及科学的理解
吸引学生的教学不是靠科学性的表达,而是对科学的理解!学科文化建设很重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这门学科。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给与学生主动学习时空的教学,通常学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的实质。
2.上课
1)教学要师生互动
什么时候鼾声响起,这时候教育也就停止了。——杜威
2)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
(这个问题6月14日的博客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3.作业
1)与遗忘作斗争
(1)作业要与学的内容相一致。现在的教师,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就是购买和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辅导与训练、一课一练等。上完课之后在这些书上布置一些作业,就完事了。这样的作业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经常出现讲的内容和练的内容不统一的情况,造成学、练脱节。
(2)借助遗忘规律,合理布置作业。什么时候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每次作业布置的量多大,是要借助艾宾浩斯等人的遗忘规律,加以研究和分析的。很多教师不是这样,总是大运动量的训练,希望学生“熟能生巧”。最终的结果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2)促进思维的形成与巩固
为什么一个问题讲了多次学生依然不改,总是犯错?这是因为学生在看到作业做错之后,只关注那个公式用错了,不去关注这一类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以为只要自己讲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学生和教师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想法和做法,是导致学生总也学不会的根本原因。
4.测试
1)明确测试的目的
为什么要测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个问题教师要先想清楚。测试的种类有反馈测试、达标测试、选拔测试等等,不同的测试,有不同的要求,在编制试题的时候要能体现这样的要求。
2)制定双向细目表。
我们的不少老师,教了多年的书,可能从来没有制定过一次有关测试的双向细目表。可以想象,这样的测试是什么样的效果。
3)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
每一道试题的编制意图是什么,测试完了之后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老师分析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实际是否和自己心中的设想相一致。细心一点的教师,还会从统计中发现自己所教的学生在那些问题上回答的比较好,在那些问题上回答的不够好,和其他老师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有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4)丰富测试的方式方法
除了纸笔测试,还应开发其他形式的测试方法。比如说口头表达、试验操作、课题报告等等。
来源:pplong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