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是对考生筛选、分析、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鉴赏、探究文本的能力的综合考查,这类试题是学生的“软肋”,历年高考得分率也都偏低。怎样才能有效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怎样让现代文阅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特质。高考现代文阅读是以考生的智能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文本信息为基本手段,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概括、分析、获取文本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探究的一种阅读。简而言之,命题人考查的是,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后,能不能明了作者说的是什么,为何这样说,说得怎么样。高考现代文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暗含着考生的三种交流:一是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交流;二是通过阅读题干,与命题人交流;三是通过答题,与阅卷老师交流。如果我们把高考现代文阅读视为三次交流过程,充分尊重三位隐身的交流对象,或许可以觅到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锦囊”。
一、寻文脉,明主旨,读出文章的“神”
读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作者“说的是什么”,这是与作者交流的第一步。一篇文章作为一个生命体,如同人有眼睛、心脏、动脉一样,也有其关键部位,这些关键部位俗称“文脉”,通常指标题、文首、文末、段首、段末、点题句、过渡句、照应句、归结句等。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寻找文脉句,勾画圈点,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上下勾连,揣摩品味,整体把握,读懂作者的心思,读出文章的“神”。要养成“读一段,总结一段”的好习惯,即读了一段文字之后,用一句话总结出它的内容。如此,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印在脑海中的就不再是洋洋洒洒、纷繁芜杂的一大篇文章,而是全文的主旨内涵了。而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一般是以重要信息作为答案的依据和根基。高考又是选拔性考试,一道好的试题必须有区分度,需要让一部分考生答对,还需要另一些考生答错才行。怎么让一部分考生答错?必须以次要信息来干扰。而整体感知,领会主旨内涵的过程,恰好是排除干扰信息,筛选重要信息的过程。如果考生在这一环节上着力,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答题自然顺风行船,事半功倍。高考又是一种限时阅读,阅读时快速浏览,拈精提要显得尤为重要。
二、品语言,辨技法,揣摩文章的“形”
高考现代文阅读不仅要了解作者“说的是什么”,还要学会品语言,辨技法,揣摩文章的“形”。即思考作者“为何这样说”“说得怎么样”。既要有“点”的思考,如词句的理解品味,语言的赏析,手法的鉴赏;又要有“面”深究,如为什么用这样的材料,结构上有何特点,立意角度是否新颖等。要识别作者所用的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技巧,各种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要了然于胸。如:渲染是为了烘染某种氛围、人物心境;比喻是为了描写得形象生动,叙述中便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拟人是把物人格化,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等等。对涉及文章“形”的相关题型,要归纳答题的基本思路。如,问到一篇文章中段落或者语句的作用,一是考虑在结构上是否起"总领下文、照应铺垫、承上启下、行文线索”等作用;二是考虑在内容上是否“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发展,交代写作缘由或背景,渲染或烘托气氛、人物的心情”等作用;三是考虑在主题上是否起“点明主题或深化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强化感情的抒发”等作用;四是考虑在效果上是否起“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造成波澜,使得故事情节生动;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切技法都是为主旨服务的,分析这些技法的时候都应考虑语境,思考其对突显文章主旨有何作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