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靠积累和练习,每天积累一些素材、写作经验、范文,每天动笔练习写作,可以写日记,可以读书笔记……只要写就,日积月累就会有收获。高考近在咫尺,多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是短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今天分享的预测作文题是《小众与大众》,附上了审题思路、素材以及优秀范文,想提高作文分数的高三党可以练练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某新闻爆料,一女生深夜吃炸鸡配啤酒,胃病住院;某超市促销,买炸鸡送啤酒......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刮起了新潮流。有专家提出,大家都喜欢大众而远离小众。
可有人却偏爱小众。在同一档期,《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出尽了风头,最佳导演,最佳影片都收入囊中。有影评人认为,如何让小众被大众接受,是国产优秀电影突围的关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们爱说"那些都是极好的,可我偏不喜欢",可你一转头,会发现你偏偏喜欢的自认为的小众,其实很大众。比如纳兰性德的词,比如先锋派的诗。如今微信朋友圈、微博,也成为将小众变成大众的"神器"。
又或者,有人一边爱大众,一边坚守自己的小众。乡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就像炸鸡啤酒和高档法国菜一样,可以同时附身在一个人身上。
你认为的小众是什么样的?音乐,图书,电影,范畴不限。你有没有过类小众与大众互相参透的困惑?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与抄袭。
名师.阅卷详解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观察和思考生活能力。本题中的"小众",既是少数人喜欢的;而"大众",则是多数人喜欢的。本题实际考查考生如何看待"小众"与"大众"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打开思路,首先,具体到个人,要么喜"小众"而厌"大众",要么喜"大众"而厌"小众"要么即喜"小众" 且喜"大众"。无论是喜"小众",还是喜"大众",都是一种生活态度。写作时,务必要明确"大众"和"小众"的具体内容,才能言之有物。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荡人心魄,引人共鸣。其次,从"小众"与"大众"的辩证关系切入。"小众"与"大众"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有时"小众"也可成为"大众","大众"也可成为"小众"。从这个角度行文,重在揭示两者转化的原因和心里。
素材.论据方向
选材标准:可以选取一些喜爱"小众"或喜爱"大众"从而活得精彩的人物,或是结合社会现象,列举一些小众与大众相互转换的例子。小众可以走向大众,而大众也会随着形势的转变成小众。
故宫推出"活"雍正
2014年8月1日,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发不了一组《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态图片,以《雍正行乐图》为基础,加以技术化改造,制作成动态图片,并配以"朕就是朕不一样的烟火""感觉自己萌萌哒"等解说词,让雍正"活"了起来
在这些"行乐图"中,雍正帝以各种面貌出现,简直如同花样迭出的模仿秀。故宫挑选了"行乐图"中的九张,予以小小的设计,为大家呈现了一个萌萌的四爷。很多人为故宫此举点赞,认为这样有利于更多的民众了解雍正。
素材点拨:让历史人物显得更为生动形象,有利于消除时代隔膜,让历史人物走进百姓,不再沉寂在历史长河之中
标杆范本.必备佳作
莫让经典萎缩成小众文化
袁甜甜
莫让经典萎缩成小众文化,有此感慨与忧虑,是因为近年来语文教材的改革。(开篇点题,由社会现象切入话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语文教材改革的幅度较大,其中焦点之一就是很多经典篇目消失了,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鲁迅作品。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初一的教材仅存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也被删了。其余多个版本的教材中鲁迅的作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为何要删除鲁迅的文章?很多人解释为鲁迅文章晦涩难懂,不适合中学生的阅读口味。谬矣!诚然,因为时代因素和语言差异,鲁迅的文章确定显得深奥。但是,不要忘了,鲁迅的文章曾是时代的标杆,激励和鼓舞了好几代人。如果到了今天,因为其深奥难懂,就粗暴地将其剔除,无异于因壹废食。(分析现象的危害性,富有警策性意义)假以时日,曾经的经典势必会萎缩成小众文化,甚至于渐渐死亡。(从假设角度出发,继续分析危害性,回扣标题)
其实,鲁迅作品的遭遇只是我们经典文化的寒冬的一个缩影罢了。(巧妙过渡,继续分析危害性,回扣标题)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网上搞了个名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调差活动,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膛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榜首!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国外名著,也"不幸"跻身前10名之列。这个活动虽然有恶搞之嫌,但其反映出一个冷酷的现实,那就是一向被奉为经典的作品,真的是曲高和寡。(先叙后议,层层深入。)
再看看身边的人,还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读读经典呢?就算读书,也就是看看那些时尚杂志、言情小说、穿越小说。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经典文化备受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最可悲就是我们的中小学生也渐渐远离了经典,幼小的心灵也开始受到低俗文学的茶毒,我们又该怎么样来拯救他们呢?(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冷静分析现实。)
固然,经典文学难懂,这绝不是我们疏远他的原因。它们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摒弃浮躁的思想,自觉抵制低俗文化。静下心来,耐住性子,亲近经典,才能经典沦为小众文化的尴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震耳发聩。)
佳作点评:本文从近几年的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的作品这一热点话题切入,上升到经典文学遭受冷落这一高度,可谓以小见大。文章重在分析说理,指出经典遭受冷落的严重后果,颇具警示意义,批判力度极强,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责编/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