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其影响和作用,人们早已熟知。而在具体运用中,一些年轻班主任由于自身固有的特点,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至今仍存在着种种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浮光掠影表象化
许多年轻班主任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一方面年纪尚小,阅历不深,思想单纯,经验欠缺;另一方面他们风华正茂,恰值多梦时节,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憧憬,心中无时无克不在描绘未来美好的图画。这种近乎矛盾的心理特征,反映在他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就常常表现为热情与勇气有余,理智与经验不足。
事实上,严峻与纷繁的班主任工作并非想象中的得心应手一帆风顺。因此,他们的肥皂泡似的美梦不断地遭受班务工作中残酷现实的挑战和撞击,却怎么也不甘接受。并始终认为,凭借初生牛犊、书生意气、豪气干云,班主任工作并没啥了不起,班集体建设应该很容易,即使出现什么问题,也应是偶然。正是基于这种从“温室”培植起来的“理想主义”,一些年轻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总是眼高手低,浮光掠影,流于形式,仅注重其表而不深究其因。
二、借题发挥夸大化
年轻班主任一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洞察入微,想象丰富,往往能对学生的举手投足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映,习惯于“半片花瓣说人情,一粒沙中见世界”。他们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总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常常借题发挥,因事缘事,虚夸事端,扩大事态,以致无法收场。某年轻班主任在批评一位上课调皮的学生时,讲到:“谁不知道,你在小学是调皮大王,现在上初中又调皮,看你如此下去,今后有什么出息,只有像你哥哥一样当二流子。”可以说,这位班主任的批评联想能力还算丰富,但结果怎样呢?学生马上顶撞了起来。
三、反复无常情绪化
年轻班主任大都积极上进,爱岗敬业,但他们心理脆弱,缺乏稳定,加之以前“温室”生活的效应,致使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波动情绪,顺心时兴奋不已,失意时沮丧沉沦。
这种波动情绪,并时常影响到他们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上,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如果他们的心情愉悦,情绪亢奋,批评教育学生时,就会宽容迁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如果遇上他们愁眉不展,情绪低落,批评教育学生时,则会火上浇油,怨气冲天,开口赶出教室,动辄逼请家长。情绪波动是年轻班主任的普遍特点,是稚嫩与肤浅的直接表现,是缺乏稳定心理素质和知识修养的综合反映。波动的情绪常会遮掩理性的光芒,迷惑问题的真相,犹如浮云蔽日,雾中观花。它无疑会影响年轻班主任把握问题的轻重和处理问题的分寸。
四、忽视后果严厉化
目前,有很多班主任抱负远大,追求执着。为了在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他们激烈竞争,无私奉献,“敢用青春赌明天”,力求把一个个班集体建设得井然有序,人称人赞。这愿望和精神固然值得称道,但他们却急功近利,好胜心切,对班上偶尔发生的“龌龊”事件和不良现象缺乏应有的宽容心理和冷静意识,丝毫也不能容忍和善待,一旦出现,便认为是“那里来的异端”,就该一棍子打死。因而,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他们就表现得急躁冒进严而超格,甚至还错误地把体罚当作一种教育手段,以致产生意想不到得后果,有的还酿成大祸,追悔莫及。既害了学生,又害了自己。
以上所举,仅是年轻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时容易出现的几种失误情况。种类不全,详尽不够,只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年轻班主任的慎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