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演示实验,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2019-10-27 21:52:43

  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又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让物理课堂变得有效、高效,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巧用身边物品引入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实验不应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更应该多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现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小实验,这样做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初中的物理学习就该是边学边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矿泉水瓶的巧利用。

  1.用矿泉水瓶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例子

  用一个矿泉水瓶,在瓶底扎一个孔。上课时向瓶中倒水,学生会喊瓶子漏了。教师假装不知道此事,然后用一手指堵住小孔继续倒,然后拧紧瓶盖,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水未流出来。学生从疑惑到好奇再到求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用矿泉水瓶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

  将空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可用气球)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验证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把瓶中装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证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把瓶中装满盐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明显,证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密度有关。空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上下不同位置扎三个孔,水向外喷出。观察水喷射的远近,验证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铅笔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透过盛水的透明水杯看铅笔,发现铅笔出现错位。将铅笔斜放入盛有水的杯中,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4.铅笔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

  把铅笔的下端绕上几圈铁丝,按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放手后,铅笔上浮,最后竖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铁丝匝数后,可使其下沉,以此来验证物体的沉浮条件。

  二、改进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内能实验改进

  用水做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实验,按课本实验设计,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应出现白雾。然而实验现象并非如此,它的致命弱点是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的白雾不明显,有时学生根本看不见。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水的蒸发量不够,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所致。教师作改进:将瓶内加入少许的酒精由于酒精容易蒸发,当用力打气使瓶塞跳起时,瓶中就会冒出浓浓的“白雾”,效果很明显。

  2.船的原理实验改进

  (1)用两块硬面团做成相同的长方体,将一块放进水中,学生观察到———下沉。

  (2)将另一块用小汤匙挖成中空(注意要有度),放到水中,学生观察到———漂浮———变成船。问题:(1)和(2)相比受到的浮力一样大吗?答案:第二次小,排开的水少。

  (3)将刚才挖出的一部分面捏成小人,放到“船”中,学生观察———漂浮。

  意图:理解“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中“可以利用的”的意义。

  3“. 升华和凝华”一节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改进成“人造雪景

  在一个烧杯内放人少量的萘粉,然后加热,再将一根凉的枯树枝放人烧瓶口内,经片刻轻轻拿出枯树枝,便可看到在树枝上布满了“雪花状”的奈。通过让学生观察“人造雪景”的形成,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固态的萘直接变成气态,又直接变成固态,从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也体现了试验的重要性。直观、形象、富有趣味。

  4.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两船相撞实验的改进

  器材:饮料瓶盖、棉线、注射器、水、容器。

  做法:把瓶盖分别用细线连接好放在水面上,用注射器改变中间水速。

  现象:注水时两瓶盖向中间靠拢,停止注射时瓶盖分开。

  意图:有了线的牵引瓶盖不会被冲走,且停止注射时还能恢复原状。

  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要敢于创设条件,将课堂的演示实验搬到教学中来,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实,小实往往能蕴含大道理,好的实验资源就在身边,教师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实验搭起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阶梯,从而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