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在前面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知识基础上,作为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材处理
为了促进学生对分子性质有更深的认识,我在课堂上增设了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探究及酒精与水混合的分组实验,并且对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将本课题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我只对分子的性质及其概念进行了探讨。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②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概念,并能够运用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③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②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及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本节课的难点是分子概念的形成和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时设计为一节实验探究课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有关分子的性质,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分子的概念和微观想像能力,从而突破学习难点,我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1.采取更为开放、灵活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乐趣;
2.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把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三、学法指导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内容,主要采用了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
本节课所学习的分子是一种很小很小的粒子,它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由于我们看不到它,所以这部分知识非常抽象,不太好理解。因此在学习中采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并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现象,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及丰富的想象力,构建分子的概念,并能运用分子的有关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问题,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投影相关图片)
(1)我们从盛开的花丛旁经过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晾在外面会逐渐变干,经太阳晒后干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二)感受新知,启迪思维
1.引入:我们从物理课里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所构成的。(投影图片)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展示图3—6及图3—7。说明:这两幅图说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物质确实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投影资料)通过介绍水分子的大小,引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这一性质。
(三)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活动一: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
1.设问: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分子还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如何证明你的观点?
2.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活动:安排5分钟(实验药品和方案见附录一)
3.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自已设计的实验和现象以及结论)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①把品红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品红向水中慢慢扩散,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②打开盛有酒精的细口瓶,能闻到酒精的特殊香味,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
③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④把品红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品红向水中扩散的速度比冷水的要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度可能与温度有关。
………………
4.师生共同探究分析得出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③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
活动二:运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出示引入时的三个问题,运用今天自己探究的有关分子知识加以解释:
活动三:通过对氨分子的扩散的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分子的概念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水不能使氨水变红而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追问:如果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1.学生自主探究(见附录二)
2.我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鼓励和肯定,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大胆地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3.组织各小组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并展示成功的设计方案。
4.教师提供一个方案:(见右图)
5.给分子下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学生归纳,总结提升
活动一:学生归纳
为了便于学生对本节课有个整体认识,在课堂上我提出了二个问题: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②你对这节课的实验探究有什么启示?积极引导学生彼此畅谈,相互交流,对所学本课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完整的体系: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具有如下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通过探究小组讨论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知识结构的条理性、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以达到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活动二:总结提升(反馈练习)
(五)布置实验,思维扩展
1.家庭小实验:(通过实验作出合理的解释)
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向其中放一块糖,加入一定量的水。用笔在玻璃杯外壁(液面处)作上记号。等糖完全溶解后,观察液面有无变化,并尝一下糖水的味道。
2.思维扩展:以“我是一个水分子”为题,可参考水的性质、作用、保护等话题,撰写一篇科幻小故事。
附录一:
探究分子的性质
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注射器(2个不带针头)、量筒(2个,100ml)、胶头滴管、酒精、烧杯(100ml4个)水(250ml烧杯装)、品红、药匙、热水
你的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选用的实验器材、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二:
氨分子的扩散
可供选项择的实验探究仪器、药品: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橡皮塞。
实验要求:用以上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提示:浓氨水与酚酞不直接接触,但应同处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才能完成。)
你选用的实验器材、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三: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 D.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2、用分子的知识来解释:
(1)酒香不怕巷子深;(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3)糖溶到水里不见了;
3、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