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自主招生 倡导每日“微行动”

2019-10-17 17:18:29

  1月初的 “一模考”、2月初开始的高校自招笔试,面对这两场“硬仗”,高三学生最近可谓有点忙、有点烦。随着近日不少高校逐渐关闭了自招的网上报名“通道”,高三生的重心从选择学校转移到了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备战自招大战中。本期,周刊请来高校自招专家、今年初参加了复旦“千分考”的过来人,一起为高三生解读近期备战自招考的大方向。

  [专家建议]

  “一模考”后调整重心

  全国重点高校自主招生专家大胆猜测,由于今年参加自招的学生是第一届参加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高三学生,而不少在参加测试前往往复习得比较“卖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些甚至在多数或全部副科中都得到了“A档”的成绩,被戏称为6A高手,所以他们的副科功底可能比以往几届来得更雄厚。这就导致在面对类似复旦大学的“千分考”这类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笔试时,拔尖学生的副科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最后决战的重心仍变成了语、数、外三门主课,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值得引起高三生的重视。

  此外,专家也提到了“一模考”和备战自招的平衡。对高三生而言,“一模考”不但能检测高三生第一轮复习的效果,同时也很具有指向性,对今后的填报志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备战自招而“扔”了“一模考”的复习,是不明智的。他建议学生,不妨在“一模考”结束后及时调整重心,采取备战自招的“微行动”,每天都复习多一点。同时,他也给学生一个小建议,可以翻阅年底的报纸和杂志,因为其中的“盘点”信息也是学生获取一整年大事件的一个很好途径。

  [考情雷达]

  复旦水平测试“微分析”

  《全国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备考指南》一书的责编庄玉辉分析,复旦水平测试全卷共200道单项选择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历史、地理、和信息技术这十门主干学科,其中语、数、英各30题左右,理、化、生、史、地、政各16题左右,信息技术8题左右,体现了“全面但有轻重”的排布原则。评分上,每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2分,不答题不得分。

  从已经考过的五份试卷来看,绝大多数的试题并不超纲,也就是说,拆分成十门学科来看,除语、数、英三门学科外,其他几门都不太难,部分试题甚至接近于高中会考(学业水平测试)的水平。但是当这十张不太难的试卷组合成一张学生口中的“超级试卷”时,绝大多数学生就难以招架了。下面,我们就一些备考中的常见问题,给读者一点参考意见。

  第一,重要复习哪门学科?

  高三加试的学科不用特别复习,较差的学科也没有必要再从头拾起了。在原来有些基础,但现在没什么把握的学科中,你最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如一位理科考生对历史、地理比较感兴趣,高一、高二上课时也很认真,但由于高二下起进入了物理加试学习阶段,现在对历史、地理的一些具体知识点印象有些模糊了。因为有较好的基础,他复习这两门学科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二,不会做的题目要不要猜?

  自从复旦水平测试设定“答对得5分,不答得0分,答错扣2分”的判分原则后,是否要猜选就成为一个考试策略问题。简单的数学计算表明,四个选项中能排除一个(即三选一)时,平均得分是1/3×5(答对得5分的概率是1/3)—2/3×2(答错扣2分的概率是2/3)≈0.3分;四个选项中能排除两个(即二选一)时,平均得分是1/2×5—1/2×2=1.5分。所以说,假设猜中与猜错是等可能的,那么在三选一和二选一时,“赢面”就要大于“输面”,可以大胆猜选。

  第三,各科目时间如何安排?

  根据往年试卷的情况,一般可参照如下的时间表,但必须根据个人学科优、劣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切忌生搬硬套。

  语文:约30题,20—25分钟;数学:约30题,40—45分钟;英语:约30题,25—30分钟;理科群Ⅰ(物理、化学):约30题,30—35分钟;理科群Ⅱ(生物、信息技术):约25题,20—25分钟;文科群Ⅰ(历史、地理、):共约50题,25—30分钟。

  第四,答题顺序如何制订?

  180分钟内完成200道试题,平均每题只有54秒的答题时间。为此,每位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事先制订应对策略。

  首先,优势学科优先抓分。各科目题目的分值是相等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容易得分的程度是不同的。要先将优先的时间分配给自己的优势学科,保证优势学科中能拿的分数统统“落袋为安”。分数到手,心态也好了,底气也有了。

  其次,文科题目速战速决。文科题目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一般无法通过逻辑推理等办法推导答案,因此千万不要“恋战”。记住:时间=机会=分数!

  接着,每门学科一做到底。做做语文,发现做不下去了;再看数学,做了两道又不会了;再跳到英语,发现词汇犹如天书……考试中,最忌上述这种在几门学科之间“跳来跳去”的做法,因为很多时间就浪费在这个过程中了。

  最后,先易后难学会放弃。对每一门学科来说,做题时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要有“机会成本”的概念,花费大量时间答对1题,很有可能是以放弃答对几题的机会为代价的!

  第五,如何涂卡?

  可根据个人平时填涂习惯,每完成一题即填涂或完成一学科后一起填涂。由于答题时可能碰到先放弃部分难题的情况,所以每次填涂都要核对题号与选项,防止错填、串填。一旦发生串填的情况,就可能会对后面所有试题造成影响,引发“连锁反应”,这可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

  一般来说,我们反对完成所有试题后才涂卡的做法。因为填涂200题的时间不好掌握,安排少了易致手忙脚乱,安排多了则又浪费了答题的时间。

  [过来人经验]

  搞定“千分考”,还得靠积累

  曹杨二中一位参加了2011年复旦“千分考”的考生告诉笔者:尽管考前曾经试着做过历届复旦自主招生题,但在实际参加考试时仍感到措手不及,总的来说就是“复习到的没考到”。

  为了准备这次复旦千分考,这位考生寒假里也抓紧时间重新复习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可临考才发现这种考前突击效果并不好。试题涵盖面广、文科考点细、理科思维量大是考试时遇到的主要困难。这些都是外面教科书上完全无法顾及到的。特别是学科的三道时政题以及化学学科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题目,完全在大家意料之外,也只有那些抽空关心时政以及平时注重生活积累的同学暗自庆幸了。所以要搞定千分考,只能靠平时的努力,英语四级词汇、物理全国卷要求,都不是在一个月内能够理解、领悟的。

  在考试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时间问题。200道题三小时完成,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仅五十四秒,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也成为胜败的关键之一。这位学生在考试时先以15分钟完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物理及计算机,之后仅用45分钟就将除数学及英语阅读之外的所有题目大致过了一遍,才算是有时间笃定地进行数学计算。最后用余下的时间做自己之前不大有把握的难题,才算是勉强将自己能抓分的题都完成。但由于之前复习方法欠妥当,大量知识点没复习到位,在时间基本充裕的情况下还是只完成了130题左右。

  另外还有的就是运气了,200道题就算复习得再怎么细致也总会有几十题是在能力范围之外的,此时会猜题也是一项重要技能,说穿了,考试时的“直觉”也源自于平时的知识积累。那么,怎样猜答案呢?建议从期望值看:如四个选项都不能排除时,则期望值为负,应当空着不猜;若只能排除一个,期望值为0.33,应考虑全卷做题量,谨慎为之;若能排除两个,期望值为1.5,应该搏一下。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