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改革峰会昨日在沪举行。对于高校自主招生这一“新生事物”,大学和中学的校长们大致呈现两种态度:大学校长认为“自主招生”显然更有利于选才,中学校长则指出自主招生严重干扰了教学安排,并质疑其本身繁复的选拔方式与最后录取时的公信力,甚至有校长在发言中呼吁把设置自主招生的学校“赶”出高考,全面降低高考现有的难度。
研究机构发布调查 近六成学生压力增大
在昨天的峰会上,一份由上海市教科院联合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所做的“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对苏浙沪高中教育的影响调研”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调研表明,有57.8%的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加重了,46.7%的教师同样感受到“因为自主招生自己的教学负担和工作压力加大”。其中的主因是,部分高中为了应对自主招生,调快了教学进度、增加了教学内容、并且开设有针对性的“应试”辅导。特别是办学质量好的学校,本身生源较好,存在“加课”的空间,所以,他们更重视加快教学进度和增加教学内容。
在参加调查的高三学生中,有12.5%的同学直言:“自主招生对自己参加高考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来自好学校的毕业生受到的负面作用更大,因为其所处学校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面非常广。虽然通过高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照样能进理想的大学,但很显然,自主招生已经干扰到了他们正常的迎考节奏。
中学校长“咬牙切齿”
标准各异疲于应付
在峰会的发言环节,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等多位名校掌门人接连表示,由于大学在自主招生时选用的标准、试题、遴选方式各不相同,让中学无法招架。“我不会应对,实在是无法应对,而且我觉得,也不应该因此加重学生负担。”王从连这样表示道。
为什么大学的自主招生让高中校长如此“咬牙切齿”?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在参与调研的264名参加过自主招生的高三学生中,86%的人经过了文化测试,35.6%的学生参加过面试。这些同学中只有4.2%的人认为,测试题完全与教材直接有关。虽然“突破”了高中教材内容,兼顾了其他综合知识的考察,但也有人担心偏题、怪题会让学生“喜欢钻牛角尖”,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因学习条件“限制”了见闻,导致新的不公平。
而且,一般大学自主招生是1月组织笔试、2月或3月面试,这种安排影响到了高中的正常教学安排,不利于对高考的复习准备。另外,部分学校的测试还会“撞车”,导致学生要同时参加几场测试,疲于应付。
大学自主招生评价体系各自为政,中学教学持续遭遇严重干扰。正是基于上述自主招生“后遗症”,不少名校的校长纷纷表态:“高中不打算为大学自主招生进行‘教改’。”
质疑“公信力”
易受人为因素干扰
大学出题大学评,只凭一次考试或者面试真的就能选拔出合适的人才吗?对于高校自主招生,中学校长们最不服气的就是“公信力”。调查显示,对高校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测试到最后确定预录取名单的这一过程,中学的校长和老师认为“受人为因素干扰比较大,有可能产生不公正。”还有高中校长反映,为了争取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部分中学会想方设法与大学套近乎、拉关系。
交大附中徐向东把名目繁多的高校自主招生问题归结到了一个点上:“大学校长不相信中学校长!”对于中学的推荐,目前,本市只有上海大学一所高校做到“免考”,其他高校仍沿用各自的选拔方式。
为大学支招 望其反思自主招生不足
中学校长们普遍觉得,大学只顾自己不听学生的意见,自主招生的道路肯定走不远。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举例说:“今年,某所大学‘看中’了一批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但有40%的学生放弃了和这所名校签约预录取。我了解后发现,其中有2/3的学生是因为大学‘许诺’的专业与其本身的志向不符。”
大学可能会对这个结果很“诧异”,可是中学校长们更愿意看到,大学能从中反思自身自主招生的不足。复旦大学一位副校长用了“眼花缭乱”来形容现有的自主招生。作为大学的招生负责人,他也承认:“由于缺乏经验,在材料遴选时,很难判断学生的信息是否准确、有价值,并且选拔的能力离世界一流大学还的水平还存有差距。”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中学校长在“批评”大学自主招生的同时,也给他们支起了招。比如保留大学测试的功能,但要增加后评估环节,由有公信力的社会机构来作出最终评价。教育部门负责人也提出,不妨把高考提前至5月份,让大学的自主招生在高考后举行。
中学校长质疑大学自主招生 近六成学生压力增大
2019-12-10 22:44:29
相关推荐
- 我看DNA结构探索过程 2019-11-10 15:50:53
- “海鸥”登陆海南文昌沿海 琼粤桂滇遭遇强风雨 2019-11-21 11:39:18
- 巧夺天机2014年高考化学冲关系列训练卷 2019-10-24 14:49:12
- 复旦副校长:自主招生可否联考减负 2019-12-10 22:56:22
- 备战2015高考英语:词汇天天练(15) 2019-11-28 14: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