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报酬?

2019-11-26 11:18:28

儿童从事一些模拟工作的“劳动”是可以有“报酬”的,比如在“星期8小镇”,孩子为的就是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第一次获得“工作回报”的喜悦。但是,孩子在家里做家务应不应该给报酬呢?

拖地2元,洗碗1元,洗衣服2元,擦桌子5角,帮妈妈买东西1元……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做家务,以付报酬的形式让孩子做家务,效果蛮不错。很多孩子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零花钱,看上去是一举两得,但是这种方式究竟是否科学?有多少家长在拥护,又有多少家长表示反对?

  ■正方

  当劳动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考虑给报酬

  陈昊的儿子7岁,以前,儿子没有做家务的意识,但是通过在小镇的锻炼,儿子开始主动跟着奶奶做一些择菜、擦餐桌、整理自己的床铺等家务,当儿子完成这些“份内事”时,陈昊会予以表扬,或者以一次郊游作为奖励。

  但是当孩子承担了超乎想象的工作时,作为激励,陈昊会考虑给予儿子适当的金钱,金额不会很大。因为是儿子自己劳动所得,所以他会特别珍惜这种“鼓励”,以后做事变得特别勤快、也更主动。就像儿子在小镇里“打工”所体验到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打工”、“消费”、“存钱”这些游戏环节不仅让儿子直观理解了工作和金钱的价值,对于从小培养他的金钱观,和学习理财知识也很有帮助。

  ■反方

  做家务是必须的,但没必要用金钱作为激励

  王女士女儿今年10岁,被问及“平时是否会让孩子做家务”时,她表示,会让女儿参与一些家务事,比如倒垃圾、买早点、洗衣服、洗鞋子、整理自己的房间等,但是没有用钱作为激励,主要是口头表扬,以避免用金钱挂帅。王女士觉得在孩子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做家务给钱比较合适。而现在,她会让女儿跟着卖一些饮料瓶等废品,卖废品的钱作为女儿的零花钱存在储蓄罐里,如果她要买东西,只能用储蓄罐里的钱,这样,女儿就会考虑是否真的要买,从而体验到金钱来之不易,并且有效控制了孩子普遍拥有的强烈的拥有欲。

  [专家观点]不鼓励做家务给报酬的方式

  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顺妹表示,首先应肯定家长让孩子做家务的行为。目前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做家务反而会分心。

  王顺妹表示,让孩子做家务有很多好处,不仅是分担家务劳动,还能通过做家务让孩子认识和接触物体,提高孩子智力和能力。研究表明,孩子智力发育与其动手力密不可分。

  王顺妹建议,在孩子两岁多时家长就可考虑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如买回菜后让孩子分门别类,或收回衣服后让孩子分门整理,逐渐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但不鼓励用报酬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弊大于利,这容易让做家务的行为变成一种交易行为,家长和孩子间形成交易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鼓励孩子做家务还有很多办法

  家长可通过引导的方式培养孩子做家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应为孩子树立榜样,干家务时可教育孩子劳动是美德,在自己干家务时可抓住机会让孩子一起劳动,让他感到做家务的快乐。孩子在参与家务后更多的以口头表扬为主,其实孩子能得到家长的赞扬与肯定已经很满意了。当孩子帮大人做完事,说一句“孩子你真棒”,或许他就会很高兴,找到成就感。

  另外要培养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如日常的房间整理、洗自己衣物等。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可在孩子做了一些家务后,给他们一点鼓励,如奖励小礼物,或带孩子出去玩。或用累计奖章的方式,做完一天的家务就给一个奖章或者一朵小红花,累计一定数量的奖章后就可以换取奖品。同时,玩游戏、讲故事等也都是鼓励孩子做家务很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