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作文:关注热点,理性思考

2019-07-30 22:28:29

任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年轻农妇到一家文化旅游公司应聘。
  
  招聘者问:“你们有什么专长?”两个大学生都回答说:“我是大学生。”
  
  农妇说:“我没有文凭。”说完拿起一把剪刀,一张纸,马上就剪出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
  
  公司拒绝了两位大学生,招聘了年轻农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云南省第一次统测作文,命题直指“教育困境”这一热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突显,使一直遭受非议的教育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受人关注、亟待解决、具有反思价值的热点。阅读材料时,审题的关键在“专长”与“文凭”两个词,大学生落聘,是因为只有文凭而没有专长,年轻农妇之所以成功,靠的正是剪纸这一技之长。这个带有反差性的结局,引发人们思考背后的深层原因,即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后,立意角度还是比较多的。可以反思中国教育,揭示当今教育应试至上、高分低能、束缚个性、盲目扩招、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忽视动手能力、欠缺实践锻炼等问题,辩证认识学历与能力、文凭与专长之间的关系,提倡学有专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可以论述实践能力的重要,强调实践出真知。还可以从农妇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这一角度出发,思考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以此论证能力才是硬道理。当然也可以从大学生落聘事件中辩证看待一时得失,提倡“为自己恰当定位”,找到自己的舞台。写作此题需要注意的是,要理性、辩证地剖析问题,阐发道理,不要因情绪过激而失之偏颇,尤其不能就此认为“读书无用”,或者极端地宣扬“实用”至上,贬低知识的价值。写作时要联系教育现实,学会运用典型论据,如乔布斯,盖茨,唐骏,韩寒等,增强文章说理的力度。(曲靖一中任玲)
  
  【优秀作文】
  
  大学生的落聘日记
  
  云南省曲靖一中21班肖淳月
  
  X年X月X日天气:阴
  
  天气阴沉得可怕,正如我此时的心情。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残酷而又不可改变的事实:我落聘了。更让我觉得挫败的是,我竟然输给了一个农妇!难道会剪个纸就抵得过我读了十几年的书?我到底输在哪儿了?泪眼模糊中,过去那一幕幕场景浮现在眼前……
  
  七岁,几乎所有人都羡慕我分到了最好的班级。我的班主任几乎年年被评为市级校级各种先进,我们班自然样样排名第一,我们因此连生病都不敢请假,就怕影响集体荣誉。她常常对我们说:“光好不行,一定要做最好;光优秀不够,一定要出类拔萃。”我们每次作文练习都是她亲自写,然后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背。很神奇,我们班语文成绩每次都是第一名,我们也慢慢习惯了这种复制的优秀。
  
  十岁,我想学跆拳道,父母和老师几乎异口同声:“哎……你说学个跆拳道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趁假期报个班补习一下课程。”于是,我的假期变成了补课。
  
  十三岁,我痴迷地跟随我的美术老师,构筑我五彩斑斓的未来之梦。我兴奋地拿着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才画好的水彩画,告诉妈妈我将来一定要做一个设计师。没想到妈妈十分惊讶:“设计?我觉得你挺适合当医生的,以后就算开个诊所也很吃香。不过现在你别想那么多,考个好高中才是重要的,画就别画了。”行,听爸妈的吧,我一向就是乖孩子,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梦,被现实慢慢戳破,我也习惯了没有梦想的单纯生活。
  
  十五岁,忙碌的时光催着人长大。渐渐明白些事理的我,总想着在作文里说点自己想说的话,结果很惨,凡重大考试,作文都不及格,我的卷子上每次都留下老师红红的笔记:不像考场作文。无奈,我认了,总不能不上高中吧。等我学会了写考试作文,我的作文分数高上去了,可是,那些文字已经连自己都反感了。
  
  十七岁,因为那些美丽的诗歌,我一度时间沉迷于文学。老师见我读课外书,着急上火:辛苦这三年,你幸福一辈子,现在不是你读课外书的时候,高考完那两个月足够你来弥补你的文学修养。日子太辛苦的时候,我说,爸,我想去爬山。他说,不用着急爬山吧,等你高考完,这么多山随便你爬。日子太枯燥的时候,我说,妈,我想和同学出去郊游。她说,等你高考完,你想去哪儿都行,但是你要是考不上一个好大学,看谁还跟你玩。
  
  十八岁,我的日子里只有考试、分数和名次。我已经感觉不到父母百般呵护中的美好,感觉不到青春飞扬的激情。十八岁的我,已经被锻造得老气横秋。好吧,挑灯夜战吧,除了考试,我的生活里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了,大学似乎成了人生的终点,文凭也似乎成了人生的全部。
  
  我考上了!我的“解放战争”终于打响了!进了大学,周围是和我一样被榨干热情的同学。我们早已厌倦了学习,用慵懒和闲散弥补着过去的辛劳,翘着课,抄着论文,混着学分,学会了玩世不恭,学会了油腔滑调,我们躲在“天之骄子”的泡影里,逍遥快活,我们活在远离现实的真空里,自以为是。
  
  二十二岁,文凭,我拿到了。我按照父母和老师的意思,把考上大学当作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奋斗目标。当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时候,我畅想着这张纸能够带给我无限幸福的人生。
  
  可如今,我连工作都找不到。在农妇那些精美的剪纸作品面前,我发现自己除了“大学生”这个名号,居然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和专长!
  
  难道,我这一辈子,要从今天重新开始……
  
  【教师点评】这个题目隐含着一个判断:“文凭不等于专长”,因此,比较适合写成议论文。但是,在众多议论文中,如果有一篇构思新巧的文字,一定会更能让人眼前一亮,如写成大学生的落聘演讲,或者落聘大学生给母校(或者给弟弟、妹妹)的一封信,等等。这篇文章正是采用了大学生落聘日记的形式,以“我”的口吻,追忆成长经历,将教育问题暗含生活细节之中,读来发人深思。这种形式能够拉近作者与材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加入小作者自己的生活、见闻、体验,触发真情实感,增加文章表现力。(任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有这样一首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任何人的死亡都会使我蒙受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中,因此不要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正为你而敲响。”这首诗被海明威用在《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上。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此题所给材料的关键句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喻指每一个人都是人类中的一员,都与他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纷繁的现实里,有日益频繁的天灾,也有硝烟不断的人祸。有经济低迷的困境,也有弱势群体的无助。在种种生存困境里,人间应该多一些患难与共的援助,少一些冷眼旁观的漠视。作文可从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关系立意,强调个体态度对于他人命运、社会风气的影响和意义;也可从关注社会冷暖、关心他人疾苦、帮助弱势群体、拒绝袖手旁观、反对冷漠无情等方面立意。写作时可从正面着眼,写种种灾害、困境之中的彼此援助支撑,演绎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至爱真情,如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爱心慈善;也可以反面取材,写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猜忌、仇恨冷漠带来的残酷和伤害,以呼唤彼此依靠,携手共存。此题写作时容易大而无当,流于空泛。所以,可以选择具体的事实论据,以避免泛泛而论,做到言之有物。还可以选择形象可感的场景描写,以文学笔调表现题意,写出动人动情之处,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度。(曲靖一中任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英国小说家伍尔夫在她的作品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要是拿什么来和生活相比的话,就只能比做一个人以一小时五十英里的速度被射出地下铁道,从地道口出来的时候头发上一根发针也不剩,光着身子被射到上帝脚下。
  
  (2)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3)据说在阿尔卑斯山谷的险要山道上,常常发生车毁人伤的事件。后来有人在路边立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从这里经过的司机,总会用心留意路旁美丽的风景,因而减慢了车速。从此之后,这段险路不再车祸频频。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此题直指时代病:“快”。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发展,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拜金,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坑人害人祸及子孙。出名,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丢弃尊严违背良知。人们出门有高速公路,吃饭有各式外卖,读书有文化快餐,购物追求“秒杀”。人们忙着升学,忙着考证,忙着挣钱,忙着成名,忙着买房,被时代牵着,高速运转,晕头转向,来不及等待花开,来不及欣赏风景,来不及体会亲情,来不及慢慢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唤舒缓的“慢”节奏生活,回归平和宁静的心境,珍惜身边的拥有,享受过程之美,关注生命成长的痕迹,尊重生命成长的节律,就显得十分重要。写作时可以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意义这一命题入手,反思国际时事中种种背离初衷的误区;也可以从国家、企业发展与利益失衡方面入手,反思发展速度带来的种种现实问题;可以从教育、家庭角度入手,倡导尊重规律、珍视亲情;还可以从个人生存压力与精神困境方面入手,反思心灵贫乏、精神荒芜现状,呼唤精神家园的营造,如印第安谚语所说:“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曲靖一中任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苹果之父乔布斯有这样一段话: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使命是一定要达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无意义事情的时候,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生来就随身带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指示着我们的渴望、兴趣、热情以及好奇心,这就是使命。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没有任何老板、老师、父母、牧师以及任何权威可以帮你来决定。你需要靠你自己来寻找这个独特的使命。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此题材料的关键词是“使命”,关键句是“你需要靠你自己来寻找这个独特的使命”,意在引导青年学生面对纷乱的世界、物欲的诱惑、拜金的盛行、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混乱时,与灵魂对话,对心灵追问,寻找生命的价值,确立生命的信仰,发现生命的意义,承担生命的责任。可以写成议论文,立意如:我很重要,寻找生命的使命,活着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过有意义的生活,天生我材必有用,为生命赋予一个使命。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自己成长过程中追寻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或者记录几个片段,表现自己体验和领悟生命价值的轨迹。这样的作文题非常强调考生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真实感悟,忌讳假大空的造作文风。(曲靖一中任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月2日,杭州一小区内,两岁女孩突然从十楼坠落。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女孩,左臂瞬间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最美妈妈”。
  
  8月12日,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69岁的农村老太太柴小女,为救4名落水儿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她被乡亲们称为“最美奶奶”。
  
  8月17日,苏州市发生一起车祸,一名伤者倒在血泊中,一位乘车路过的女医生,跪在滚烫的柏油路面上,对嘴中还冒血的伤员进行人工呼吸。她被公众称为“最美天使”。
  
  8月18日,苏州冒雨如注,一名腿部残疾的老乞丐依靠木板在雨中缓缓移动。见此情景,一位女孩手举一把淡紫色雨伞,冲向雨中为他撑伞。她被人称为“最美仙女”。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曲靖市统测卷作文题目,命题直指今年人们反复热议的重大社会问题:见义,究竟“为”还是“不为”。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今天的现实却不容乐观,见义不为、见义不敢为、见义不愿为的事件比比皆是。人心的冷漠,使社会道德和良知遭到严峻考验。题目中所给的几则材料,正是冷漠现实中的一抹抹亮色,带给人们一次次温暖和感动。多则材料的作文,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联,几则材料的反复词是“最美”,而“最美”的核心是她们的爱心和善举。只有抓住核心,审题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写作时可以切入的角度有:呼唤真情;倡导爱心;赞美善举;挖掘心灵之美;抒写内心感动;点评现实之痛,唤醒社会良知。(曲靖一中任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年轻人一同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第一个年轻人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第一名万元户。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棵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坡,把果苗栽上。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果园的主人,恳求他卖给自己一把泥土。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后来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
  
  十年过去了,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年轻人依然做着苹果商,时赚时赔。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己拥有自己的果园,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种植的苹果味道鲜美,每年秋天都引来无数竞相购买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的社会热点。世界经济的低迷,将许多企业推向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之中。一些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因此丧失了发展的潜能和后劲。那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往往都是眼光长远、立足根本、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变革创新的企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中言说,才能体现时代意义。审准题目,在于读出材料中三个人的不同做法带来的不同结果以及其中暗含的褒贬态度。三个人中,第一个直接借用别人现成的成果,最先获利,但最终发展有限;第二个人知道借用别人的工具,将半成品变成自己的成果,获利较多;第三个人懂得寻求事物的根本,善于借用别人的方法,改良、创新,提升自我,最终获利最多,发展最好。第三个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眼光长远,不急功近利,有借鉴学习的智慧。这道题立意角度比较多,如:挖掘成功背后的因素;自主创新的力量;取经的智慧;远见与收获;变革与创新的价值;智慧与商机;拿来主义等。(曲靖一中任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养生专家张悟本”在湖南卫视讲绿豆能治百病,结果引发绿豆抢购潮。此说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张悟本被查处,其一度热销的养生书籍也纷纷下架。
  
  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泄漏,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引发多个省市地区出现抢购碘盐现象。专家称,盲目食用碘盐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还有害身体健康。
  
  今年农历三月三与清明是同一天,不少地方盛传这两天撞在一起不吉利,吃核桃、枕红布可避邪,于是桃罐头和红布热销。专家认为,该传言带有迷信色彩,是对节气和民俗的误解。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在传播媒体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消息的传播十分便捷,大量信息真假难辨,充斥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材料中的谎言、谣言、传言,信与不信,考验着大众的理性和智慧。此题可以从现实状况入手,剖析谎言、谣言、传言得以盛传的种种原因,如不择手段的商业骗局,媒体利益的推波助澜,信息渠道的驳杂混乱,相关部门的缺位。再如由来已久的从众心理,不明真相的盲目跟风,趋吉避害的迷信愚昧,缺乏理性的偏听偏信,不懂科学的真假莫辨,种种现实缺憾的陈述,意在呼唤科学常识的普及、理性精神的培植和辨识真伪的智慧。可以参考的立意如:传言源于无知,谣言止于智者,止谣先治愚,善用慧眼识真假,拒绝跟风,不被谣言轻易俘虏,理性对待传言,培植独立精神,擦亮你的眼睛,呼唤科学精神,大众离科学有多远,科学素养是理性精神的前提。(曲靖一中任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