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基本不成功”吗?
在某机构发布“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说法后,杨耕身先生撰写了《反思医改之后期待教改自省》一稿(见8月9日《中国青年报》)。尽管杨先生没有明确说出“教改基本不成功”,但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意思。
不过,他只是从教育产业化、农村教育乱收费这一角度谈的,我以为从另一个角度,也似乎同样能说明教育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一直在高喊要减轻学生过高的学业负担,每年总有发相关的文件,每年都要召开相关的会议,每年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的计划与总结中无一没有相关的文字。可实际情况如何呢?应试教育越改越烈,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业负担过重还主要是在中学里。后来,小学生的负担也重了起来,而现在相当多的幼儿园小朋友也开始了人生的竞争。前些日子,一个13岁小孩子的自杀引起了人们的注视。然而,这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前年有一个机构在上海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学生想到过自杀。为什么要自杀?这位13岁的孩子在遗书中说得很明确,那就是因为她认为她是差生。而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就是指的那些不能适应应试教育,在考试中常常失败的学生。因此,从这个花季少年的自杀,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是多么激烈多么残酷。
有人可能会说,目前我们在素质教育上,在减轻学生负担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怎么能说在这方面改革基本不成功呢?是的,差不多每年都会有这方面的新举措出台。但这些所谓新举措,有的只是在文件上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实,有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的是换汤不换药,有的只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真正能落实到行动上并坚持下去收到成效的极少极少。举两个例子。有一个市宣布,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负担,小学直升初中,取消小升初的升学考试。可实际上呢?该市取消这一升学考试的同时,又将毕业考试作为初中录取新生的参考,这样,毕业考试实际上就成了升学考试。因此,六年级的学生也就像初三高三的学生一样紧张,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因上边查得较紧,有的学校暑假不补课了,但一方面,学校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每过10天就要将作业送到学校检查,另一方面,老师们在家中给学生补课,有的学生上午补语文,下午补数学,晚上补英语,比在校上课还要紧张。你说,在这个暑假中学生还轻松得了吗?
导致教改基本不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教育产业化、农村教育乱收费。比如,一所重点中学的分数线是650分,考生考了649分想进这所学校就得多缴1.2万元,然后每少1分,再加1000元,在此种情况下,不少家长常常在孩子面前唠叨,你考好了,就等于为我们挣了钱。而教师为了对家长负责,为了对上级对社会好交代,只能把素质问题先放到一边,先应付好考试再说,只能大搞题海战术,向时间要分数,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可以说,只要像这样以金钱换分数的收费制度不改变,那素质教育、减轻负担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教改基本不成功”,我们能这样说吗?有关方面能大胆承认这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