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选手综合能力培养探讨

2019-08-27 22:30:12

1.1理论试题
  
  第1题(15分):以高中化学原子晶体-金刚石-结构知识为生长点,考查学生常规计算能力、化学反应分析、结构类比等方面内容。通过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精细陶瓷(Si3N4),要求学生关注化学前沿,扩大知识面。本题很简单,很多学生得满分,但也有一些学生丢1分~3分甚至更多,表明其高中知识掌握不牢或有能力缺陷。
  
  第2题(12分):本题为大一普通化学热力学和电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基本无关,常压下氧气分压应为高中学生掌握的常识,但对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本题为中等偏下难度。大部分学生丢1分~3分或稍多。
  
  第3题(15分):本题为大一普通化学中化学动力学知识,要求学生初步具有科学研究数据处理能力,掌握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原理。难度为中等,许多学生丢3分~6分或稍多。试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应用。
  
  第4题(15分):本题为本卷难度较大的综合试题,涉及元素无机、基础有机、配位化学等方面知识。试题不要求学生掌握波谱学知识,但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红外光谱信息,领会命题意图。很多学生丢5分~8分或稍多。同时试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前沿——化学制药知识。
  
  第5题(15分):本题涉及有机配体方面的知识,配位化合物是数量和种类最多一类物质,而有机配体是最主要的配体。试题以常用的联吡啶及其衍生物配体为出发点,综合考查有机和配位化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不要求学生掌握波谱学知识,但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紫外光谱数据,领会试题暗示的信息。整道试题难度为中等,但要求学生写出化合物C的结构,其要求过高,决大多数学生丢分。试题同样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前沿——化学制药知识。
  
  第6题(13分):本题为较简单的有机试题,题型为信息给予型,与高考化学很接近,综合考查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得满分。本题体现了高中竞赛化学与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的衔接。
  
  第7题(15分):本题为中等难度有机合成试题,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最重要的内容,在历年高考和竞赛中都有较重的份量。试题考查学生整体与个别的思维模式、正向与逆向的思维方向和对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内涵的理解。
  
  1.2实验试题
  
  实验试题为Ca(IO3)2的合成与纯度分析,综合考查学生对称量、合成、分离、滴定等操作的熟练掌握和对精确度、有效数字、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试题难度不大,但对考查点有较高的要求,综合了分析化学和合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命题范围、意图、考查点都很好,对选手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具体细致到开启电子天平门的操作。
  
  2关于化学竞赛选手综合能力培养的启示
  
  从1992年全国化学初赛及决赛竞赛大纲到1998年8月的修订大纲,从近几年初赛及决赛试题到对2000年决赛试卷的分析,会发现:
  
  以前的竞赛,主要注重与国际竞赛的接轨,随着国际竞赛专业水平难度的逐渐降低,全国化学竞赛的专业知识考查点越来越接近一般高中参赛学生的化学知识范围,即大学一年级普通化学(综合化学)的范围。2000年决赛试题更注重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体现与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化学大纲的接轨,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知识掌握熟悉程度和某些化学前沿方面的知识,对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结合今年竞赛过程和上述试卷分析,对于以后竞赛选手综合能力培养,具体探讨如下:
  
  2.1以兴趣为出发点,培养较强自学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竞赛,也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应要求资质好的学生都参加化学竞赛。兴趣的培养在于辅导教师的科学引导,同时应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通过对理论的科学阐述和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信息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造就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化学后备人才。
  
  2.2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教学实际,大一普化的知识与技能应作为学生重点掌握的范围,大二、大三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波谱学、有机机理、较难的有机合成等内容不应要求学生掌握,仔细研究竞赛大纲和竞赛辅导范围,充分挖掘高中化学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点,避免不必要的高难度专业训练。
  
  竞赛辅导过程中,应充分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上的不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题和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选手必须做到:细致、准确、灵活、综合、面宽。我校选手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在“细”字上下功夫,本次竞赛理论试卷取得90分(满分100)的好成绩。
  
  2.3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
  
  (1)良好的竞争心态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一些选手经不起大考的考验,成绩总会出现较大的起伏,知识与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现。心理因素非常重要。主要有3方面:①充分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考查学生,使之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对竞赛充满信心。②较强的自主性和自理能力。竞赛过程,远离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很多学生不适应,很容易受环境因素(包括人文因素)的干扰。③解决后顾之忧。学校应有相应的措施解决学生参赛费用和上大学的问题,选手不应只为竞赛而参赛。
  
  由于竞赛的高要求,许多学生只顾学习,忽略了身体锻炼,使其在竞赛过程中出现较大失误。健康的身体是学习与工作的本钱。
  
  借鉴国外范例,主张纯学科学术性而非政府性竞赛,不校际攀比,不与上某所重点大学挂钩,使选手以良好的心态参加竞赛,尽可能体现普及化学知识、造就较高科学素质公民的功能。
  
  (2)较强的数学、物理和外语基础
  
  数学为化学准备逻辑基础,物理为化学提供先进技术手段,外语是当今国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高素质的化学专业人才,必须有很好的数学、物理和外语基础。数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者有过,物理学家则更多。综合就是创造,当今许多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是出现在学科间的综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一书中说:“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胡建华在《高等教育学新论》一书中阐述到,培养适应性强的通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次竞赛过程中,北京大学化学院在招收保送生时,加试数学、物理和英语,许多化学优秀的选手望而却步或遭淘汰,此应引起人们思考。
  
  总之,化学选手综合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相信通过辅导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有爱好化学的选手的积极参与,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化学竞赛的宗旨将得到充分体现,竞赛将对培养未来的化学家和较高科学素质的公民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