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后一起病例中,大夫利用的是患者的羞耻感。通过令其产生羞耻感,进而下意识地反抗与挣扎,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患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一步步照着大夫的设想来走,结果就不药而愈了。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郭华悦,原题为:《古代医师也懂心理疗法治好眩晕、脱臼等疾病》
利用心理疗法治病,不只现代人懂,古代医师也常施用。
清代的《续名医类案》中,就记载了这么一起真实病例。当时,有名因眩晕而卧病不起的妇女,来求名医傅青诊治。结果,傅青开出的药方是“软石汤”。病妇丈夫按傅青的吩咐,要将石头煮软,让妻服下。
哪知,煮了几天几夜,石头坚硬如初。这几天里,病患的丈夫渴了,就喝点水;饿了,随便塞点干粮;困了,就眯着眼小睡片刻。几天下来,整个人都脱了形,邋遢不堪。病者见状,大受感动,挣扎着起身,和丈夫一起煮石头。
直至此时,傅青才道出原委。病患眩晕,是因为心中的郁怒所致。要令其能起床,就得化解郁怒。爱是驱散郁怒的良药,于是傅青故意开出“软石汤”,让其夫展现出情比金坚的一面,感动了妻子,心中的郁怒自然驱散。这么一来,病就不药而愈了。
若说这起病例,是利用正面的心理力量,那另一起,则是从反面为之。
《伤科汇纂》中,记载了这么一个病例。有名女子,腿骨脱臼,找大夫诊治。大夫匆匆将牵引端固定后,就借故离开。女子大腿外露,又羞又臊,拼命往里缩。结果,这么一用力,腿骨就因此而复位,恢复了正常。
在后一起病例中,大夫利用的是患者的羞耻感。通过令其产生羞耻感,进而下意识地反抗与挣扎,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患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一步步照着大夫的设想来走,结果就不药而愈了。
可见,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心理力量,只要利用得当,都是治病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