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中的美 推进素质教育

2019-12-10 11:32:00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综观当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展示隐含的美——挖掘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解题实践.

  本文是作者参加数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研究课题,只是从宏观上对数学美育的探究,期望同仁共同探究.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