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褚树荣
笔者每学期都要对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进行调研,每次调研听课不少于20节。一个总的感觉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又最难的课是高三复习课,最不重要又最容易的课也是高三复习课。最重要,是从应然状态讲,它能决定高考成绩,关乎学生前途;说最难,因为复习课没有现成教材和教案,要温故知新又要迁移拓展,所有的语文能力都要在这里见分晓。说不重要,是从实际效果看,好多复习课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没有因果关系;说最容易,就是一张卷子“打天下”,发资料、做模拟、讲题目。讲义做完,复习也告结束。凭着课堂观察判断,教学效果是“三三开”:三分之一好课,高效;三分之一合格,有效;还有三分之一的课是无效的。而这样的“分野”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教学定位
笔者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复习课可能是认识问题:现在教学生态中如何教学复习课?什么是复习课?复习课除了应试训练外还需要人文训育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清楚,教学定位就可能发生偏差。
应试愈甚,语文学习的环境愈恶劣。语文学习不易起色,考试语文拉不开分,这是课程性质决定的。再说从学校管理者到学生,都有急功近利的特点,所以不要希望学生舍得在课外时间学习语文。语文复习只好在课内解决,这样,语文复习课就应该是练习课——珍惜45分钟,当堂练习,即时反馈,教学过程应该是练习和讲评的过程!那种课内讲方法、课外发讲义的课约等于浪费时间:因为课内奢谈方法并不能形成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而课外学生又不肯为语文花时间,讲义发了也是白发。
所以符合实际的复习教学应该是发现问题、诊断缺陷、完善结论的过程,语文复习课就应该是诊断课!如何诊断?就要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展开来,让问题困惑裸出来,把缺陷的答案写出来。在此基础上质疑问难、查漏补缺、修改答案。所以,诊断和修改,应该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从现场看那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讲的复习课基本上是无效的。
但话又说回来,训练和诊断就是复习课的全部吗?如何发挥复习课的人文训育功能?如何运用好文质兼美的文本资源?我们在太多的课堂上,见到太多“暴殄天物”的现象:教师把一个个意味深长的,于学生“心有戚戚也”的文本,搬上手术台,亮出解剖刀,机械俗套和陈词滥调充斥课堂。语文教师的语感和美感荡然存,审美教育和人文熏陶抛之脑后。整个高三复习教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情感枯竭,兴趣全无!调研中了解到,很多教师甚至在必修课5册教材结束后,高二上半学期就提前进入复习教学,而所谓的复习教学又是见题不见文、见题不见人的机械操练。我们知道,感性活动既是认知的动力,也是认知的源泉,这是人类认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我们也知道,机械重复的操练会使人的语言感觉迟钝,加速学习过程的“高原现象”。很多课堂无视这些规律,却要求高效,岂非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教学程序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