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弗兰西斯·培根:“读史使人明智”
3、马克思:“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学”
4、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5、王家范:“感受历史是一种愉悦”
历史是什么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历史是终生的眼目,也有人说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卢梭认为通过历史能深入地了解人心、杜威则说历史向我们说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是怎样靠着知识的发现和发明。历史是时间的旁观者,历史又是真理之光。超越时空隧道,抹去历史的尘埃,你能把人生的往事梳理清楚,于是你变得成熟,你更能脚踏实地。历史教我们决不要盲从,历史又对我们说一切都要从事实出发。历史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学习历史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白现在。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历史也是文明人类必修的课程。历史能够海纳百川,历史也是各学科的坐标。
逝者如斯,一去无返,历史,她连接着过去、现实和未来,在空间——时间的坐标系上画出了一条起伏涨落不定的曲线,人类留下了自己经历过的动态轨迹。世纪之交蓦然回哞人类历史,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领悟到了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受。
赫尔巴特说:“历史应当是人类的教师”。历史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焕发青春的与时代共进的学科。很多人以为历史学是个老古董,其实,以古喻今,关怀现实,积极入世的时代精神,也是历史学固有的学科品质。过去的东西,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健忘症,不珍惜,不复细加深思熟虑,这并非庸人之忧。因而我真诚建议诸君不妨在纷繁劳碌之余,化一把心思去品味一番历史那陈年老酒,时代越久远越发醇香,对于历史感的寻觅,我想对你的终身将大有裨益,指点你成长、成熟和成材。
使人明智的历史曾备受推崇,有过辉煌的昨天,承载着“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使命,它陪伴人类走过幼稚和坎坷。古罗马家西塞罗说:“一个不懂得自己出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不断从中外历史文化中吸取经验教训,就能从中积累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知识,启迪智慧,增长才干,从而提高在当今时代的处事应变能力。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说:“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恩格斯曾断言:“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列宁更是警示人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令人遗憾甚至可悲的是人们往往数典忘祖,因无视以史为鉴而重演了多少人间悲剧,正如桑塔亚那一语道破了的“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面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云变幻的急剧变革,史学家们以忧患的意识、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开启了志士仁人的不懈探索。晚清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提出历史是“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极力主张“国民教育之精神,莫急于本国历史”,由此身体力行致力于“史界革命”,并大声疾呼“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历史学是一个民族保存历史记忆、延续传统乃至寻根的重要手段,这种把一个民族的历程放在浓缩的时空中加以考察的方式是历史学所独有的。西方史家马克·布洛赫从亲身研究中激发人们研读历史,因为“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它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其实历史学是一部真实动人的生活教科书,是关于你我她这样的普通人的学科,是一系列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学问,那么“历史就在你的身边”,她原本十分亲近现实和大众。对个人来说,历史有助于培养人的历史感、开拓人的胸襟、陶冶人的品格情操、升华人的精神。不仅如此,人们通过研读历史,还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认识、分析问题和处事应变能力。对国家来说,历史是我们振兴中华、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门指导性学科,国策的制定、国家的去向等重大问题都与之关系密切。李大钊说得好:“历史这样的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当代的史学大师白寿彝老先生告诫我们:“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同志在2000年3月调阅中学历史、地理教材后指示“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这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诚然,目前的历史教育形式严峻,但你不必过于怨天尤人,切勿对历史教育的未来丧失真诚的梦想、信心和干劲,现时某些窘况,恰恰要求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中华复兴,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复兴呼唤历史教育的春天,唤醒我们民族的人文理想、提升我们民族的人文素养离不开历史教育,振兴历史教育是我们不可旁贷的责任。现代学校的历史教育,应该是一种通识教育,它要培养学生具有对古今中外社会自然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的旨趣,对于培养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为营造美好和谐的精神家园和世界未来奠基。只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还历史以活生生的本来面目,才能面对“史学危机”的机遇和挑战。不可否认近来道德价值的失范,人文精神的低落,史学地位的缺失,堪称一代宗师的学者日益稀少,而势利、浮躁、庸俗和谬误侵蚀着神圣的史学领地,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对于历史常识的了解达到可怕的孤陋寡闻程度,笔者为之极其困惑和忧虑。只有让历史教育走出枯燥、刻板、单调的说教,步入一个活生生孕育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令人如痴如醉、引人入胜的美好境界,洋溢着激情、诗意的精神乐园,远离那浮躁和喧嚣,摒弃那肤浅与盲从,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的功能。只有回归那“以人为本”的历史教育,紧密关切“人类”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主张以“传承”与“创新”互动为契机,深刻认识人类共同延续的文化遗产,竭力张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才能使久罹冷落的“历史”真正体现其作为“全世界的思维活动”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当今这种竞争激烈、世事纷杂、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就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社会历史的未来走向,从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心态变迁的情势下不致于迷失方向。难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曾如是说:“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那么人类前行的足迹中总有历史老人指点迷津,人生的步履中有历史老人陪伴您的征程。来吧朋友,让我们携手,鼓足我们的激情和勇气,坚定信心和意志,把我们的心血倾注给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因为在此,我敢断言——历史是人们不能轻易抛弃的行囊,也许她可能沉重,但未来的远行却必不可少。
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
2019-11-26 16:34:02
相关推荐
- 如何使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2019-11-13 14:55:03
- 高三家长如何有效帮助孩子 2019-12-08 15:57:18
- 锱铢必较的意思_锱铢必较的成语解释 2019-11-02 10:41:34
- 四川高校荧光夜跑迎大阅兵 准空姐自曝大长腿跑出来 2019-12-06 12:42:11
- 狼和老太婆 2019-11-22 13: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