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出“双培计划” 过一本线就能上清华

2019-11-25 21:49:41

  今年,北京市推出“双培计划”,为成绩刚过一本线的北京学生提供了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机会。

  这是一项由市属高校与在京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改革措施,今年将在京投放约2000个名额,惠及16个区县的考生。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将到高校学习2到3年。

  “双培计划”的名额将平均分配到各区县,由于高考人数明显少于城六区,郊区县的考生入选几率更大。

  记者向市教委了解该计划的录取规则、培养模式,并梳理了部分市属高校公布的“双培计划”,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录取 向远郊区县考生倾斜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双培计划”的大部分名额将纳入北京高考招生计划,并适度向远郊区县倾斜,形成北京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有效联动,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共有17所市属高校和20余所高校参加“双培计划”,约2000个录取名额会平均分配给北京的16个区县。

  由于远郊区县的考生人数少于城六区,如海淀区去年的考生人数是12050名,而延庆县的考生只有1410名,门头沟区的考生更是不到1000人。因此远郊区县的考生入选“双培计划”的几率更高。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双培计划”设置在本科志愿的提前批次B段录取,可以填报1所高校。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后面批次的录取。

  首师大招办主任孙彤表示,报考该校“双培计划”的考生,高考成绩必须在一本线以上,“但具体分数段不好预估”。

  培养 与高校学生同等待遇

  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入选“双培计划”的学生,学籍仍保留在高考进入的市属高校。学生的培养方案由市属高校和高校共同制定,授课教师也是来自双方高校。

  入选“双培计划”的学生,访学期间将在合作的高校住宿、学习,享受和高校本校学生同等的学习生活待遇。

  该计划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培养模式。如“3+1”就是前三年到合作高校学习,最后一年回本校。“1+2+1”是第一年和最后一年在本校,中间两年去合作高校上课。

  北方工大招办主任王宏波表示,北方工大部分专业的“双培计划”招生较多,达到30人以上。这些专业的学生到高校上学后,将单独编班培养。对于招生人数较少的专业,可能实行混编班培养。

  “但不管是哪种方案,学校都将给这些学生所在班级单独配导师。在学生到高校就读的3年中,导师也将跟随学生到相应高校协助生活、学习。”王宏波说。

  多数高校的“双培计划”,采用混编班的培养方式。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双培计划”学生,在本校都有班号和学号,在高校学习期间有专门的班主任,在评优、奖学金、公费医疗等方面都与校内学生保持一致。

  毕业 合格者获本校学历、学位证

  入选“双培计划”的学生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规定,交纳学籍所在学校的学费、住宿费等,没有额外费用。

  学生在访学期满后将回到市属高校继续大四年级的学业,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符合规定者,获得学籍所在学校的学历、学位证书。

  市教委负责人还提到,入选“双培计划”后,如果学生确实不能适应高校或外国院校的学习和生活,经学校审核同意后,仍可回到学籍所在学校学习。学业合格者,可获得学籍所在学校的学历、学位证书。

  北方工业大学(总计224人)

  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法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合作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总计154人)

  合作高校及人数:北京大学(32人)、清华大学(2人)、北京师范大学(16人)、中国人民大学(16人)、北京外国语大学(8人)、北京化工大学(16人)、中国农业大学(16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2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