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实践的矛盾论述

2019-11-11 22:02:02


  思想教育在实践中的矛盾表现首先,表现为受教育者对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反感和排斥。思想教育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对思想教育反感和排斥的人不乏少数。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人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与思想教育内容相矛盾。人们的一些现实要求和实际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及合理的解决。当思想教育内容遭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想教育本身的说服力就大打折扣。第二,思想教育效果的显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思想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活动,人的培养又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教育从实施到人的塑造的结果显现需要一定的周期,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对思想教育效果产生怀疑。第三,思想教育理论的大众化程度不够。思想教育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但理论能否被接受不仅源于理论内容的真理性和理论形式的科学性,也在于理论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大众化的特质。其次,表现为受教育者和施教者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对施教者的不屑、冷淡、孤立和贬低,甚至是谩骂和人身攻击。这一矛盾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施教者本身能力和素质上的欠缺,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没有体现出一个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专业素养。事实上,对于施教者方面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着力解决,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正在加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把对思想教育本身的厌恶转嫁到了施教者身上。当人们对思想教育的厌恶无法找到合适的发泄点去排解的时候,人们就会将这种负面情绪转移到施教者身上,这对受教者而言是一种无奈,对施教者来讲则是一种打击和伤害。追本溯源,这对矛盾还是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与受教育者自身利益的矛盾。
  思想教育实践的主要矛盾人作为现实的人,是有现实需要的,会根据也有权利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来衡量和判断他周围的一切客观存在,包括实践活动本身。思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正如马克思所界定的那样,这个实践活动是特殊的,不产生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产生人,更高层面上的劳动者。思想教育本身就是属人的,更是为人的,也有义务被人去衡量和判断。思想教育依据人的需要和所做出的判断进行改进和完善,适应人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思想教育活动本身的发展。人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思想教育对其本身的意义。当人们的现实问题和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没有得到基本解决的时候,人们就会对这项活动产生怀疑。如果判断后得出的结果是否定的,那么这种否定的判断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项活动的态度,进而反映到人的行为上。思想教育实践矛盾的表现事实上就是人的利益与思想教育的矛盾,也就是说,思想教育实践的主要矛盾是思想教育与人的利益的矛盾。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现实问题,不能在物质上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社会中一些民生问题的存在,使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大打折扣。这样,内心对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期许在现实的反衬下显得有些无力。人们以自身的利益需求为标准,站在自身现实利益的角度对思想教育衡量的结果是否定的,这样,矛盾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在思想教育实践中的矛盾的具体表现也就出现了。思想教育实践的主要矛盾是人的自身利益与思想教育不能满足这一利益的矛盾。找到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针对主要矛盾做出反应,采取行动,从而实现人与思想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一)坚持思想教育的求实原则求实原则是指思想教育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坚持求实原则,就是坚持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使思想教育可以落到实处、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使思想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思想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求实原则,没有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而是盲目地凭借主观判断,分析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从而在这种缺乏科学的分析判断的指导下进行思想教育,使施教者力不从心,使受教育者无所适从,产生排斥和厌烦的情绪,阻碍思想教育的内化,影响思想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求实原则,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不畏劳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探寻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实际和生活问题实际,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坚持思想教育求实原则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实施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强调了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强调它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但是,在思想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对其思想问题进行追本溯源,探寻其思想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而是一味地强调思想上的偏差,并狭隘地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思想上的说服教育和灌输,使其树立坚定的信仰,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这就导致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接踵而至,人们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前所未有。在今天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下,更加要求我们坚持把实施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受教育者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内容的灌输和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使实际问题解决、物质利益满足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做到:面对一个需求,选择一种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实施一次思想教育,使思想教育成为一个有现实支撑、有说服力的活动。
  2.注重满足受教育者的利益需要和情感需要相结合思想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矛盾是思想教育没有满足受教育者的利益需求,尤其是物质利益需要。通过坚持求实原则,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实际调查、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运用灵活有效的办法使思想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实际问题解决和物质利益满足的过程中,使思想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实效性。人作为一种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在物质利益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有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更高诉求。在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利益需求的过程中,施教者还要注意采用灵活、巧妙、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维护受教育者的自尊,及时关注受教育者的情绪反应,与受教育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互动,避免在思想教育实施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在情绪上有所波动,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在利益满足、问题解决和思想教育的实施完美结合基础上,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激发其对思想教育的认同感,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得到有效的接受和内化,思想教育的实践过程更加顺畅,思想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推进思想教育理论的大众化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教育理论大众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方式。思想教育理论大众化的核心在于思想教育内容的大众化,这就要求思想教育理论有贴近群众的内容。要想实现贴近群众,使思想教育内容为群众所感知和认同,就要深入群众生活,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挖掘思想教育内容,解决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关心群众衣食住行。思想教育内容的大众化在于思想教育内容的现实化和生活化,而不是庸俗化。思想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现在于形式的大众化,这就要求思想教育理论具有贴近群众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代替艰深晦涩的理论文字,用简洁明了的观点代替复杂繁琐的逻辑思辨,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代替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保证做到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思想教育理论形式的大众化在于表达上的通俗化和形象化,而不是娱乐化。思想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现,体现了思想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思想教育本身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和践行,一方面可以实现思想教育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使思想教育本身在人们的践行和推广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