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教学例谈

2019-11-20 20:35:06

  作者:郭跃辉

  《唐宋散文选读》应该是高中选修教材中最枯燥的一本了,记得上一届讲到此处时,感觉异常头疼。这么多的文言文篇目汇聚在一起,学生感觉学习任务重,教师感觉教学任务重,双方都不愿意接触到这些章节。怎么让教师和学生度过一段美妙的“散文时刻”,成为我最近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采取了“唐宋散文+现代散文”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一味地将古文,学生肯定会很烦,于是在讲述古文时穿插一些现代散文经典篇目,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我每讲完一篇古文,都会讲一篇现代文,有时候是《想北平》,有时候是《寒风吹彻》。古今美文穿插起来讲,课文的自动调节功能就发挥出来了,学生自然会有换一种口味的感觉,课堂也就没有那么枯燥了。

  其次,我采取了“唐宋散文+课外名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课文永远是学生反感的东西,不管课文多么美妙,他们就是沉不下心去阅读课本。似乎课本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甚至一种权威,学生天然对其有反感。于是我在想,如果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名篇,将其当作枯燥古文的一种调节,讲课效果就会好很多。于是在讲完《小石城山记》和《黄州快哉亭记》之后,我讲了《民国奇女子张爱玲》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深入了解张爱玲的生平,并且感悟其具有独特内涵的句子。讲完《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和《六一居士传》之后,我给学生讲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倾城之恋>赏读》的名著阅读课。经过两次课外名著的调节,学生对古文也就没有那么大反感了。

  再次,我采取了“六步教学法”,提高学生的饿古文理解能力。第一步,读熟文章,每篇文章至少读五遍,可以是全班朗读,也可以是分组朗读,有时候会分寝室朗读。朗读的过程也是理解得过程。第二步,自主理解。要求学生不看注释,不看翻译,不看参考书,只对着白文进行翻译,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划出来。第三步,对照着注释、翻译,将疑难之处翻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互相讨论。第四步,教师答疑,总结知识点。第五步,教师拓展阅读,讲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法结构。第六步,练习训练,课堂小测,查漏补缺。这六步扎扎实实走过来,学生的古文基础就能打好,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和古文翻译能力就能提高。

  最后,力求将复杂文章简单化。《唐宋散文选读》从内容上讲,难度较大。句子的结构、语法比起人物传记来,要难懂的多,文章抒发的感情也值得探究,文章的写法结构也值得分析,这些都是人物传记所不具备的。难度大,就要求而我们将复杂的文章简单化,句句翻译未尝不可,但有时候可能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例如我在讲《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时,就将文章简单化了一番,即抓住了“宴”字,请学生分析宴会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在讲《六一居士传》时,我抓住了“六一”这个关键词,所谓“六一”指的就是“作者”与“五物”,于是我们就分析作者与五物的关系,分析完之后再分析“如果没有五物,欧阳修就不退休吗”,自然引出了“三宜去”的问题。讲《黄州快哉亭记》,就抓住了“快哉”这个关键词,请学生分析作者“快哉”的原因,于是引出“景之快”和“情之快”,前者又分为“今景”和“古景”,后者可以分为“古情”和“今情”。这样,将文章简化一番,学生的印象自然会深刻一些。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不断地探索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学生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大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