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干湿是怎么回事?

2019-06-17 21:23:13

你知道天气干湿是怎么回事吗?也许你会说:“嗨,这还不简单,空气里含水蒸气多就潮湿,含水蒸气少就干燥。”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简单。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梅雨季节,下了几天连阴雨,气温比较低,空气潮湿极了,使人感到沉闷窒息,可是太阳一出来,气温升高,尽管水大量蒸发,使空气里所含的水蒸气比阴雨天还要多,人反而感到干爽舒服。这说明,天气的干湿程度,不只是取决于所含水蒸气绝对数量的多少。

比如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瓶子,水中的水分子不断蒸发到水面上方的空气里,空气里的水蒸气分子也不断返回到水里去。如果瓶子用瓶盖盖严,起初返回水里的水分子比向空气蒸发的水分子少。后来,随着空气里水分子密度增大,返回水里的水分子增多。最后,返回水里的水分子和向空气蒸发的水分子一样多,从总体上看,水就不再继续蒸发了,这时候,瓶内空气里含有的水蒸气就达到饱和状态。达到饱和的水蒸气叫做饱和汽。

空气里的水蒸气是否达到饱和,跟温度的关系极大。温度越高,空气里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越多。比如1米3空气里含有10克水蒸气。在107℃的时候饱和了,可是在20℃的时候,必须含有18克水蒸气才达到饱和。

为了比较天气的干湿程度,人们引入空气相对湿度的概念。在某一温度下,空气里时水蒸气数量和空气在这个温度饱和的时候应当含有的水蒸气数量的比,用百分数(%)表示,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比如30℃,1米3空气里含有30克的水蒸气达到饱和,而现在实际含有21克,这时候空气的相对湿度就是 x100%=70%.

一般来说,相对湿度大于95%以上,你就感觉到极其潮湿,小于50%,就会感到十分干燥。在住人的房间里,最宜人的湿度是60—70%。如果气温在40℃的时候空气饱和了,忽然天气变凉,气温降低到20℃,这时候空气只要原有水蒸气的三分之一就饱和了;多出来三分之二的水蒸气就会液化,变成水。如果气温在20℃的时候空气饱和了,忽然天气变热,气温上升到30℃;由于这时候空气达到饱和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要比原来的大得多,但是实际含有的水蒸气没有那么多,所以相对湿度变得舒服宜人了。如果天气变得太热,比如气温上升到40℃,这时候空气达到饱和所能容纳的水蒸气比原来的大得多,相对湿度变得很小,天气就显得格外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