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2013北京海淀期末语文试卷

2019-12-02 11:44:05

作者:杨洋
  
  本套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可贵之处在于体现了2013《考试说明》中语文考试形式的新变化。还有最后半年的时间,同学们要在经典题型中有稳操胜券的能力,也要尽快领会新变化和驾驭新题型。大家在高考前关注的不应该是分数,在一模前关注的不应该是排名,你们现在应该关注讲过的内容是否掌握和做对,更要关注失分的位置和原因。挽回失去的分数比一切以泪洗面的悔过都要实在。
  
  语基的五个题目相比2012多了成语题,减少了连贯题,这是北京高考语文出题的常见规律。因为语基的考点有7个,一般选词和成语在北京卷不同一题考,于是出现了6个题型要出在5个题目中的情况,所以成语和连贯题往往轮换出现。在半个月前,我在新东方在线录过一期《关注古文部分侧重人生反思——2013北京高考语文最早预测》的视频,在这个视频中我已经讲过这点问题。除此之外也分析了其它部分的变化,在本文后还会提及。字音字形题有1/3是我在暑假讲义上原字不变出现过的,例如多音字“荫”的平仄声读法恰是我们讲过的经典的平声字名词、仄声字动词的代表,“振聋发聩”的“振”字为何不是“震”字都有很明确的讲解。成语题我们在暑假讲解过“连篇累牍”的意思,同时分析过“泥沙”、“牛”这样象征意象的内涵,如B项前面说“初学者”,则不可能为“牛刀”。病句题考查了A项搭配关系、C项并列关系和D项修饰语语序,前两项是课上精讲的常见考法,而语序上次是2010北京卷考过,寒假班仍会提及。文学常识题你要是错了,我敢说你肯定肯定错过了我课上的内容。
  
  本次古文考查议论文,是北京卷古文考查较少的形式,从02至今只考过两次,故而春季课程会用少量时间讲解。其实,议论文抓住论点,梳理论据的正反关系,则使整个文章的阅读显得非常简单。紧接着的四个选择题都不难,阅读延伸题出现了第一次12分的题目。和2010年北京第一次考阅读延伸题一样,出在文言文后面但是并不难,因为题目都已经翻译好了。这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由10分变为12分,增加了对文字优美感的考核。本题所谓精进学习、等待时机,不就是我在作文课上讲过的勤奋的作文角度么。故而我一直以作文切片的方式讲解阅读延伸,以作文的高度指导阅读延伸,现在的题目要求才刚刚达到我的教学难度而已。
  
  2009年高考全国I卷的古诗词是范成大所写的《次石湖书扇韵》,中有一句“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我想课上同学一定颇有印象。海淀期末试卷上这首范成大的词,在内容上与讲过的如出一辄,连注释中归隐的提示都是重复。同学们,你们去看一下参考答案,就会发现你能够答出的“闲适恬淡愉悦”或是答“寂寞冷清愁苦无奈的伤感”都已经完全超越答案的总结。
  
  史铁生关于人生、关于创作的散文,在即将到来的寒假班要讲两篇,一是2005北京卷《合欢树》,二是2005安徽卷《我与地坛》。期末试卷选择题其中一个错项讲到母亲看到窗外的夕阳和枯死的海棠花,题目中讲“母亲触景生情,又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其实这就是我们在暑假和寒假,或者在任何一个讲散文的时候都要重点分析的写作技巧——象征。不是母亲触景生情,而是母亲先有感情,再看到景观。一般老师讲到这里,说出考题是逻辑的错误,就算完了。其实作家想表达母亲心中抽象的伤感之情时,巧妙地借用夕阳的残景、海棠枯死的衰败,来表达母亲梦想的陨落、生命的衰老,使人物抽象的感情具体可感。从你在暑假时听我讲过的《海棠花》《灯火》《灯笼红》《柴禾》到秋季古诗词课程里的春花秋雨,皆是象征之体或是言志所托(即托物言志)。如果你还记得、懂得这些,后面解题就顺理成章。问你作者夜读史铁生的感悟,不正是寻找有感情色彩、高度概括和抽象性句子么,再加上你曾经听我讲过鲁迅与乌镇、沈从文与湘西、迟子建与漠河等一系列乡土与作家创作的关系,你自然可以答好后面的题目。最后一个“含义理解题”,既要答出具体内含,又要答出抽象内含。此类题目北京卷上次考还是09年《司马祠》,但却是我在散文阅读课的第一种题型。很多语感强的同学就是因为没有解释具体内含而无法取得满分。
  
  此类关于人生哲思的随感型散文是寒假班散文课程中重点讲解内容,也是我们散文教学内容体系的最后一环。在乡土文学、游记和随感构成的散文世界中,你所拥有的不单是解题能力,还有健全而充沛的感情。
  
  与被我一番恶批的海淀期中试卷相比,这次的作文题目出得小心至极。据说很多学校老师看了我写的文章《无德与无知的命题——正解2012海淀期中试卷作文》都大声叫好,还有很多老师就按着我的思路讲解下去,学生们竟然掌声连连。我想其实很多学校老师也是被考试题折腾得团团转,经常苦于讲解时自己都感觉题目和答案莫明其妙。我在北京本地,甚至在山东、江苏等非常好的学校讲座后,和老师坐在一起聊天,经常可以听到年轻老师抱怨有时自己都觉得讲得言不由衷,可以想象学生听得多么一头雾水。所以这次海淀期末很乖巧,没有再拿自己都不懂的“谭木匠”来胡扯,而是整出一个像“隐形的翅膀”一般的意象让你来扯。
  
  而我的学生发来的短信里提到最多的是“灯”这题目太好写了。《为你亮起一盏灯》中包含着我们次次都讲的象征体“灯”,将之具体化则可破题成文。如果你听我讲过萧萧的《灯火》中童年生活与关于祖母的回忆,你就会用它写人间的温情;如果你听我讲过叶延滨《灯火的温情》中关于人性的思想和城市的反思,你就会用它写富于思辨的文章;如果你听我讲过“爱与期待”中作家与他们的家乡,那么你就会写在黑暗的创作人生里,作家用文字点亮了精神的世界。一盏灯,可以是勇气、是信心,还可以是爱、是创新的精神,哪一个不是我们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练习过的角度。你若还是不会写,就把我以前留过的作业重新写,因为你当时一定没有认真写过、认真改过。
  
  当然,对于史铁生来说,母亲为他亮起了一盏生命的灯、尊严的灯,地坛为他亮起一盏文思的灯、哲思的灯——这是我们这个寒假的内容。
  
  总之,你不要像以下这样写,但你要知道,文学或者语文为我们这个民族黑暗的精神世界点亮了熊熊巨火,而我则是借了它的火种,在寒夜中为你亮起一盏灯。(来源:新东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