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通过多方努力使自己的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从而使学生更加配合自己的教学,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包括几个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有趣的情境,用多种方法引入课题;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话; 优化复习策略,调动学生兴趣;结束语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教学情境 兴趣 渗透
任何一位热爱教学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多方努力使自己的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从而使学生更加配合自己的教学,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所以说要使学生爱学科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2010年11月11日,我听了诸暨市组织的教坛新秀教师的几节观摩课,每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自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尤其是听了冯其斌老师的《酸碱盐复习——争当优秀鉴别员》和王铁锋老师的《探索听命湖的奥秘——《地球的外衣——大气》复习课》还有王亦锋老师的《复习课“石头纸”》,更使我学到了上复习课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因此,听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针对自己七年来在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整理,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入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一节课就是一件艺术作品,需要教师精心构思,然后奉献给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和课堂的开局、中局、结局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开局堪称为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可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列举几种我在科学课堂上引课的几种方法:
1、实验法或魔术法
学生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用实验创设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导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新奇有趣的实验,或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或师生合作,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的情境,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如:蒋老师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做了“铁树开花”的魔术。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又比如:王老师在讲《复习课“石头纸”》时,他用初次见面,一份小礼---石头书,然后做了小实验,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用实验创设情境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其他环节,目的是用新奇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同时,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故事法
科学教材中有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科学家资料,都是创设情境的优质素材。这些丰富的史料,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引课时,教师如能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就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如:在讲星座时,我就是以小熊星座和大雄星座的故事引入课题的,学生们听得兴奋不已。又如:《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就可以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快速吸引学生进入学习佳境,又能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故事导入新课。
3、猜谜语、唱儿歌法
猜谜语和唱儿歌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导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把要讲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如《空气》“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我们的家园-----地球》:“不用发动日月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这样导课不但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突出特点,使平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更能在上课之初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
4、游戏法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科学游戏带有“玩”的色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动手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但要注意的是,玩只是活动的形式而不是目的,“玩中学”才是我们的出发点,明确了这点,教师在导课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等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如余老师在讲《神经调节》时,做了一个小游戏:我说你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又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课,我就由玩磁铁导入新课:手心里握一磁铁,(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观察手背和拳轮上吸住的铁钉、大头针、书钉等,且甩也甩不掉,再让这只拳头接触小石块、橡皮、小铜片、泥沙等,却怎么也吸不住,学生感觉很奇怪,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去。
5、音像法
如录象、录音、广播、电影、电视等。如《四季星空》,可以播放有关星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浩瀚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在讲《月相》时,我首先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欣赏,然后抓住与本课主要内容相关的一句歌词“月有阴晴圆缺”设置问题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呢?”导入新课。其实月的阴晴圆缺说的就是月相的问题。这样的导课,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柔和的学习氛围,而且揭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创设教学情景,科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1、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
当我在讲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时候,在讲解课本上知识点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讲一些我们在吃食物时的注意事项和一些常见病如阑尾炎、便秘等及偏食的危害,分析学生们在生活中真实又典型的饮食现象,让他们意识到偏食不好,为了健康我们必须要全面饮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意到自己也有一些不良习惯并决定改正。使学生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就愿意学习科学,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2、关注社会热点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新变化,展示文明、进取、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提供了重要平台。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中包括城市发展更加生态、更加环保、更加绿色。我们教师在讲解颜色、光学、环保等方面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运用。再如“嫦娥二号”这一热点,我们可以在能量转化和运动等方面对学生讲解。讲地震方面的知识时,玉树地震的例子在当前是再好不过啦。对这些学生都非常喜欢听。
3、法律、法规的渗透
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一代新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渗透一些给学生们,效果很好。如在讲《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时,我给学生介绍了《环境保护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在讲《大气污染》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大气污染防治法》。使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了身边环境的保护。
三、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话
如对于植物缺少各种化肥时出现的现象,我相信好多老师在讲授之前还要反复记忆,生怕自己忘记了、弄错了,我也是这样,学生更加不必说了。后来我反复琢磨,找到了一种永远不忘的方法——小口诀:小“氮”黄;红“磷”;小“钾”斑。现在我的学生对这道题的考察从来不会错了。在讲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分子和原子时,由于很抽象,看不到、摸不着,很难让学生理解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我采用的是橡皮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橡皮泥代表不同的原子,这样就一目了然啦!学生们也就不觉得这部分知识难啦!
四、优化复习策略,调动学生兴趣
“上新课容易,上复习课难”,这是众多教师的感叹。我也不例外,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且没有公认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上公开课时总是避开复习课。通过这次听课,我意识到要想使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必须要优化复习课的策略。
首先,题目要新颖。平时我们遇到复习课时,通常不加思索的就是“第X章的复习”或者“探索物质的变化的复习”也就是课本上第X章的标题加上“的复习”几个字就OK了。结果是没有新意,使学生一看就觉得没有意思,提不起兴趣。这次听课中三位老师的复习课题目都非常有新意,一看到题目就想听内容。另外三位老师的课优点各不相同。冯其斌老师的《酸碱盐复习——争当优秀鉴别员》不仅是知识的汇总,更是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受益匪浅。正如评委老师说的:“现象——清清楚楚;结果——明明白白;性质——真真切切,深入浅出,链式反应比较新颖!”王铁锋老师的《探索听命湖的奥秘——《地球的外衣——大气》复习课》,王老师以自己的云南之旅为线提出了问题:听命湖的奥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知识点落实的很实,提升了科学素养。王亦锋老师的《复习课“石头纸”》,从头到尾想让学生不认真听都难,王老师从生活中热点与现象中取材,思路清晰,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和“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结束语可以帮助学生扬起思维之羽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深思求解,或有所启迪而渐悟其理,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可以采用口头总结式、讨论式、游戏式、表演式、悬念式等。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使学生爱上科学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工作,需要长久细致的努力,使学生变得越来越爱生活、爱学习、爱科学的兴趣将有增无减,整个心灵也就不断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