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让核心理念落地

2019-10-17 10:02:36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郭志明

  语文学科是一门非常活跃的学科,观点多,争论多,教学探索多,流派也就多。与一些一线的语文老师聊起语文教学,大家很愿意接受新理念,很羡慕那些有鲜明教学主张的语文名师,也很信服那些有理论支撑又有现实课例的语文教学风格。同时,他们又感到应接不暇,甚至觉得无所适从。他们很希望在打开眼界的同时,能形成语文学科一些“通识性”的东西,让大家易学、好做。我很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而语文学科一些“通识性”的东西其实也一直客观存在着,只不过因为现实的五彩缤纷可能导致人们的眼花缭乱罢了。笔者以为,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老师就是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新理念也好,新标签也好,毕竟是一种符号、一种表情,语文学科内在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是要认真去做。让核心理念落地,语文教学就是行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1.从语文教学的学理上说,学科的性质和学科框架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2013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非常精辟,也是多年来语文学科性质之争以后的经典概括,这就为语文教学定了向、定了调。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要努力去践行这一思想。就学科框架体系,小学低、中、高学段,初中学段分别就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这一学科框架,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必须非常熟悉,这样才能高点俯瞰,才能有序而教。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熟悉小学阶段的教材体系,还要熟悉中学的语文教材系统,这样才能理清脉络,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纵横捭阖。自然,中学老师对小学教学内容也必须烂熟于心,才能够前后贯通,继往开来。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画学段为牢,小学、中学似乎是两个系统,互不往来,此种现象必须改变。

  关于教材的使用问题,过去有一句话叫“以本为本”,曾受到比较强烈的批判,但教材选文毕竟都是经典,其样板性、示范性很强,我们还是要充分使用好的。吴卫新老师在《以写作的视角重构阅读教学》一文中指出:“教材中的某一文章和数理化中的某一例题在性质和功能上都应该是一样的,具有典型性和供剖析性,应该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可是当前的语文教材有浪费之虞,很多精彩的写作衍生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反而肆意去课外寻找作文,或者传授一些老掉牙的写作技法,实在是极度奢侈的浪费。”这段表述击中了当前语文教学在教材使用上的弊端。语文老师不仅要善待教材,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必须找出每一篇课文在阅读和写作上的典范意义,理清一篇篇课文间、一个个单元间在阅读和写作上的内在的逻辑序列,并藉此去设计并实施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这样,语文教材的价值才能充分显现,常态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有指向、有序列、有效果、有意义。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