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作文最新素材集锦之成长智慧篇素材讲座-多维旁观

2019-11-17 14:20:19

作者:吴国珍
  
  一则素材从整体看,似乎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其基本的情感倾向与观点也是固定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素材理解为一个寓言,对它的解读就可以见仁见智。除了正面审视与反面透视外,我们还可以对素材从其他角度进行解读。所谓多维,意味着角度的不同;所谓旁观,意味着把握的是素材的非基本义,即不是它的基本价值与情感倾向。但是,它又是合理的、有效的,是与人们的理解和鲜活的现实跳动着相同脉搏的。
  
  正如诗人所说: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角度侧面解剖素材
  
  一则素材一般来说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因素有事件、情节、人物和场景等。这四个因素都存在多维:事件的多维是不同的小事件(故事本身可以细分为多个事件,各个事件还有不同的层次);情节的多维是作为情节组成部分的事件。它们的关系可以有多种理解:因果,承接,并列,递进;人物的多维是不同人物的立场和观点;场景的多维是构成场景的不同的时空背景。这之中,不同人物的立场与观点是多维旁观素材的主要角度。
  
  具体地说,就“‘90后’新生快递衣服回家洗”这一事件,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多维的解读。(1)从事件的层次看,“‘90后’新生快递衣服回家洗”可以分为两个事件:“90后”新生快递衣服回家,寄衣服回家(请奶奶)洗。每个事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90后’新生快递衣服回家”可以分为:“90后”新生会快递,不会洗衣服,依赖(奶奶)洗衣。细分使我们明白:“90后”新生掌握了“快递”这样的现代生活方式,但欠缺基本生活技能,这正是事件令人无奈与深思的地方。
  
  (2)从情节即事件的关联看,这个情节包含了一系列的事件:奶奶收到快递,打开看是大学孙女寄来待洗的旧衣。应该说,这一系列事件构成的是转折关系,隐含的是原以为是礼物或其他什么重要物件。从“90后”新生角度看,这个事件又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奶奶一直帮我洗衣,所以我上大学后也要请奶奶洗。从这些关系的辨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爱的回报不是爱。这也是故事令人惊讶的地方。
  
  (3)从人物的立场与观点看,奶奶认为孩子上大学后会独立自主,而“90后”新生认为奶奶会给自己洗衣服,甚至可能一辈子。这两个人物都是可以批评的,从批评奶奶心理的角度,我们反对家长溺爱;从批评“90后”新生的角度,我们要求学生独立。这两个立意应该属于素材的基本立意。
  
  (4)从场景的角度看,这个素材其实有两个时空:一个是代表现代生活的快递,快捷便利;一个是代表传统生活的洗衣,温暖熨帖。这两个时空在“‘90后’新生快递衣服回家洗”这一事件中融合,产生一种穿越的幻觉。“90后”新生既跟上了时代,又失去了传统。他们是无根的一代吗?
  
  下面的一篇习作《爱,但不要去爱》的片段,是从基本立意上解读素材的:
  
  爱是宽容理解,爱是原谅体贴,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离不弃。然而,有时候爱成了枷锁,反而限制了人生的自由,让孩子走不出父母的天空。而总有一天,孩子要远离家庭,独自生活,独当一面。在大树庇荫下的小苗将如何参天呢?没经历锤炼的翅膀该怎样搏击风雨呢?“90后”新生快递衣服回家洗,这一事件不正折射了爱的无能吗?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以我为主“误”解素材
  
  一则素材,单就素材本身的各个角度来看,已经是多维的了,如果加上“我”,解读的角度就更多了。“我”的先入为主使素材出现了新的意义,这些意义甚至是素材写作者所未曾预料到的,但是,细细究来,这些理解看上去都能够符合素材实际,令人信服。
  
  (1)以“我”的个人经历来解读素材。
  
  任何一则素材都来自现实,但由于具体的人事背景模糊了,读者在阅读时,把自己的人生背景加上去,就可能对素材作出另一番解读。就上面提到的这则素材看,“60后”“70后”和“90后”的人生经历不同,对这个事件的“合理性”没有亲身体验,往往止于道德批判而没有解决问题的切实方法。
  
  (2)站在“我”的思想立场去肯定或批判素材。
  
  每个素材的编撰者其实都代表了某一类人,素材也反映了他们的价值与立场。但是,每个阅读者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当不同的思想观点碰撞后,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
  
  下面的一篇习作《我们十八岁之前学会了什么》就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去解读这则素材的:
  
  一个学生进入大学了,已经十八岁了,似乎什么都懂了,什么事都知道该怎么做了,似乎成长与成才就是一张通知书的事。可是,我们在十八岁之前做了什么?除了无休止的作业,我们有美国式的家政课吗?我们明确了我们每个年龄段应该会的基本生活技能吗?我们的家长恨不得把我们的两只手24小时按在书桌上。幼儿园学小学的内容,小学学中学的内容,中学学大学的内容,到了大学岂不是要补幼儿园的课程?“90后”新生快递衣服回家洗令人啼笑皆非,毕业了还啃老的一大批啃老族更令人可恨又可怜。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跳出文化背景解构素材
  
  每个素材都有一定的价值预设,事实上也就是这个素材的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像一棵大树,既给我们带来了绿荫,也可能遮挡了我们与阳光的亲密接触。对一则素材的深入解读,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甚至回到问题的原点:素材的认识究竟凭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它真的合理吗?
  
  就“‘90后’新生快递衣服回家洗”这个素材看,其基本的价值预设有:18岁应该会独立生活了、爱应该得到合理的回报、“90后”需要批评、勤劳是一种成人的美德……然而,它们合理吗?
  
  下面是一篇习作《青春都是一种病》的片段,对“90后”被批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媳妇时低眉顺眼,还横遭责骂;当了婆婆则飞扬跋扈,看媳妇横竖不上眼。现在“70后”“80后”对“90后”的批评也是这样,乱花钱,不会洗衣,自理能力弱,大学成了爱情公寓等。这字眼说起来和“60后”“70后”对“80后”的批评何其相似。这反映了中国人有一种今不如古的心理,似乎一代不如一代,然而时代却是进步的。那些批评“90后”的人们,自己不想想,你们真的有那么高尚吗?
  
  在这里,我告诉你们的只是寻找素材多维解读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丰厚的储备与敏锐的眼光,我们也无法对素材进行多维的解读,就像知道如何过河却没有任何过河的技能与工具一样。
  
  勤读深思多体验,学问须从实处来。(来源:《语文报·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