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应对秘笈

2019-09-19 15:18:14

  语言运用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变脸王”,形式自由,创新度高,常考常新。许多考生常被这种陌生的“面孔”弄得手足无措,从而影响了答题的情绪和答题的准确性。因此,消除“陌生感”,增强答题信心,将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了解语用题命制中的“变”与“不变”。

  一、命意分析

  分析近年高考语用题,试题命制中的“变”,即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景材料的变化、命题角度的变化、载体样式的变化……例如,2005年浙江卷第23题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由原来的文字情景材料改为根据漫画情景材料拟写广告语;2006年湖北卷第21题,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长亭送别》三个节目串联起来。

  然而,语用题的命制依然保持着本质上的稳定“不变”。首先,语用题的命制方向“不变”,能力、素质立意为先,语言表达为本。其次,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不变”,依然考查标点、词语、语病、句式、修辞、简明、连贯、得体等知识点,只是多以知识点综合为主;依然考查分析归纳、推敲语言、表达应用等能力。例如上述两题,一题考查对 漫画寓意的理解,简明、生动的表达,图文转化的能力等;一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知识,语境(即上下文)的意识,语言的表达等。

  简而言之,语用题的“变”侧重于“形”,而“不变”则立足于“本”,因此语用题的复习应以“不变”应“万变”,固其“本”,适其“变”。

  二、创意设计

  1. 电话记录

  因公司张总开会,下面是他办公室的电话留言,如果你是张总的秘书,请整理一份电话记录。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40个。

  张总,您好!我是广博广告艺术有限公司的秘书小周。我们刘董和您约好明天在花园大酒店晚餐,他想确认一下具体时间。晚上6:30,在现代广场东边的那一家。您可以回电15771588。谢谢!

  创意评析:以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现象入题,以“电话留言”为情景材料(现实生活中是声音材料),以“电话记录”为载体。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关注鲜活的生活现象,强调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考查的知识点是“简明、连贯、得体和压缩语段”,考查的能力点是“分析、筛选、归纳及表达应用”。解答此题,要清楚电话留言必须把握三个要素:①来电人,②来电缘由(即事项),③对方联系方式。

  2. 电话补缺

  下面是李老师在办公室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内容,你能根据李老师的话推断一下,这位学生说了些什么吗?请补上。

  哎!我就是。/什么问题,你说吧!/别着急,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现也是正常的。你已尽力克制,这就很好。我想还是我们当面谈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创意评析:以生活中较为普遍的口语交际方式——电话入题,以“接电话人说的话”为情景材料,以“填写空缺”为形式,同样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关注生活,关注运用。考查以“简明、连贯、得体”为知识点,以“分析推断、表达应用”为能力点。难点在于,一要注意说话对象,一要注意“接电话人说的话”的暗示信息。“打电话的”是学生,“接电话的”是老师,开头的问话就要“得体”;其次从老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心情。如果突破上述两个难点,回答就不困难。

  3. 拟颁奖词

  魏青刚同志被评为“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央电视台要现场直播颁奖仪式,请你根据英雄魏青刚的事迹拟写一份颁奖词。

  事迹: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3天后,人们才知道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创意评析:以“人物事迹”为情景材料,以“颁奖词”为载体,这是本题的创新点。然而“颁奖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学习生活或各种媒体出现频率较高,陌生的是学生缺乏思考与实践。其实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还是在“语段压缩或变换句式”,考查的能力是“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颁奖词”格式要求宽松,内容方面随奖项或颁奖原由的不同而不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应突出“感动”,彰显“品格”,弘扬“精神”。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发现“巨浪中三进三出”、“抢救的是一个陌生女青年”、“救人后默默离开”是令人感动的三个关键点,“巨浪救人”而又“默默离去”显示了勇毅、献身、不求名利等高贵的品格,这也正是当今社会所要弘扬的“见义勇为”的精神。如果能围绕这几点来写就抓住了实质。

  4. 签字感言

  阅读下面材料,如果你见证了历史中的这一幕,你将如何以一个世界公民的胸怀解读日本投降签字?请写下一段签字感言。

  1945年9月2日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将军参加了签字仪式,他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发表了签字感言:“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个在这里有代表的国家,也可同样回想一下过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当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 盟军代表将军也有一段精彩的签字感言:“我和全人类都真诚地希望,从这个庄严的场合开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将从往日的血泊和残杀中诞生。”

  创意评析:相对于人们熟知且较自由的“获奖感言”来说,本题展示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材料,且要求站在“一个世界公民”的角度审视,这是本题的创新亮点。另外材料中提供了两位不同身份人物的“签字感言”作为示例,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可资参考的素材,从而降低一定的难度。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得体和仿用句式”,考查的能力是“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探究”等较高层级的能力。本题的“得体”是要求以“一个世界公民”的口吻和胸怀说话;本题的“仿句”不是简单的相同句式摹写,而是目的表述的模仿。分析中国代表和盟军代表的“感言”,我们可以发现,将军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对日本以及和日本犯有同样错误的国家来说的,希望仪式能成为“认错和忏悔”的开始;而将军却是以国际代表的身份来说的,希望它会是“和平美好世界”的开始。这样看来本题可以“吸取教训”、“呼唤和平”为主要表达目的。

  5. 网络论坛

  阅读下列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对方的句式批驳对方的观点,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即可。

  易中天,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品三国,便品出粉丝无数,也让《品三国》的版权在拍卖声中得到140万的高价。随之掌声纷至沓来,口水接踵而至;网络论坛更是热热闹闹,众说纷纭。然而几组关键词逐渐浮出水面:崇高、庸俗、学术性、大众化、严肃性、娱乐化……发人深省。有人认为:易中天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知识,也不能显示文化,更不能显示学术的严肃性。

  创意评析:以对“品三国”的评论为情景材料,以网络论坛为载体。将原本率性、自由、零散且鱼龙混杂的网络论坛中的材料进行选择和规束,抽取具有一定深度并有积极意义的情景材料。另外对方的观点具有示例的性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点是“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难点是可能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难于找到应对的切入点,因此,题中加入了“几组关键词”作一定的暗示。当然,如果能理解这一暗示信息,从对方观点中找到“学术的严肃性”,那么,也就能发现易先生品三国的“大众化”倾向,然后根据对方观点的大致句式即可完成本题。

  6. 广告语设计

  阅读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图片和文字材料,完成后面两个问题。

  画面说明:清洁的地面,一包崭新的口香糖,一块口香糖嚼完后的渣滓。

  (1)结合画意,给这则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拟一个标题。

  (2)简要评析自己所拟标题的创意。

  创意评析:图文转换,给画面配标题或揭示画意或拟广告语本已是一种陈旧的题型,然而本题却在拟标题的基础上增设了具有“内省”性质的试题:评析自己所拟标题的创意。仔细分析还是可以发现,这是鉴赏评价他人设计广告语的题型的“变种”,即把鉴赏评价他人设计的广告语改为评价自我设计的广告语。前后两题相互勾连,要解决好第(2)题,还要从第(1)题入手,分析标题与画意联系是否紧密,然后再考虑其艺术效果。因此,第(2)题的答题必须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标题紧扣画意,二是拟题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7. 视角转换

  面对媒体的各种信息,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会获得不同的结论,就是对同一信息也莫不如此。阅读下面有关数据,请你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解读,你会从中归纳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获得怎样的启示?

  据《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大学生人均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27%拥有个人电脑,19%拥有PDA,12%拥有MP3,6.6%拥有 数码相机。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 462元。

  (1)如果你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会从中归纳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获得怎样的启示?

  (2)如果你站在一位数码产品经销商的角度,会从中归纳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获得怎样的启示?

  创意评析:本题最大的创新点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材料压缩语段,突破原来单向的语段压缩题模式。考查的知识点是“语段压缩及简明、连贯、得体”,考查的能力点是“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探究”。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及未来的发展,因此,面对大学生过高的消费,思考更多的会是如何引导与教育的问题。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关注更多的是消费与市场的问题。明白了上述问题,就明白了“归纳”的落脚点和“启示”的生发点。

  8. 新闻采访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关系到中学生文化积累与心灵成长的课外阅读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果你是一位报社记者,想就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采访一些家长、学生以及教育界、媒体相关人士,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围绕话题你将分别设计哪些具体问题?

  要求:选取某一采访对象,围绕“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这一中心话题,设计3~5个具体问题。

  创意评析:以“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为话题,以采访问题设计为载体,是一般“语句扩展”题的大变形,关注“探究能力”,展现开放姿态,极富新意。从考查的实质来看,以“语句扩展”为知识核心,兼顾“简明、连贯、得体”;以“探究能力”为核心,以“分析综合、表达应用”为基础。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要“具体”,切忌直接以话题为问题,如“您认为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如何”;二是问题设计要围绕话题,且最好能层层递进;三是问题设计要针对采访对象的特征。难点是不少学生缺乏新闻采访的知识,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明白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采访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办法或倡导阅读”的话,那么,就可以针对上述三维度设计相关问题。

  参考答案

  因为不少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将会出现更多充满智慧的思考,所以以下答案并非标准,不可固守,仅作为参考示例。

  1. 广博公司刘董秘书来电,确认明晚花园大酒店(现代广场东)晚餐时间6:30,回电15771588。

  2. 喂!您好!我找李老师。/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这几天上课总是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我尽力克制,还是没能改变,心里很着急。

  3.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央视颁奖词)

  4. A. 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那是一段悲惨的往事,那是一次血腥的战争。是鲜血换来了世界的和平!在通往和平的天路历程中,竟流淌着血的河流!1945年9月2日9点18分,和平的大门自此开启,全人类携起手来,共赴和平的征途!

  B. 有再大的过错如果承认且忏悔,那是可敬的;有再小的过错如果掩盖且拒绝悔改,那是可耻的。在和平的后面有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错误。是真诚的忏悔铸就了和平,是顽固的掩盖毁弃了和平。让我们勇敢地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忏悔吧!和平的鸽子终将飞翔于蓝天。

  5. 易中天品说三国,把“三国”变成了大众盛宴;既做到老少咸宜,也做到妙趣横生,更做到将学术作品大众化。

  6. (1)叹 (2)“叹”字与口香糖构成叹号(!)的画面呼应统一;叹号(!)给人们视觉以强烈冲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警示,“叹”字如闻沉重的叹息,发人深思,拷问人们的心灵!这样使画面与标题相得益彰。

  7. (1)2004年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大大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应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消费对象。人员流动较快的大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

  8. 学生:

  (1)你每天能抽出多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你主要阅读哪几类书籍?是文学类、科技类、文化类、娱乐类,还是其他种类?

  (3)你喜欢网上阅读方式,还是喜欢传统书本阅读方式?

  (4)你认为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是兴趣,是时间,还是老师、家长?

  (5)你的课外阅读获得过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吗?你希望得到指导吗?

  家长:

  (1)作为家长您是否赞成孩子的课外阅读?

  (2)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有哪些条件限制?

  (3)您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过哪些帮助?

  (4)您认为开展课外阅读应利用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式?阅读哪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