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新课程同行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在与新课改的零距离接触中,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既有惊喜、欣慰,又有徘徊、疑惑,感慨颇多。我常常进行反思:到底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进行教学?以下是我在新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更新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大的收获和体会,归结起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固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着力点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仍然是课堂,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不容动摇的,也是每一位热心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所必须清醒认识的一个基本观点。
而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严谨有序、课堂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能够体现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等。因此,每一位立志于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打破头脑中固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乐于解放思想,勤于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敏锐把握新课程新理念的发展趋势,自觉投入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中去,从中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并逐步提高驾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中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在新课程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摸索、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原因,剥夺了学生体验的权利,而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教学过程与组织方式
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学习本课程必备的收集和整理信息,识别和运用,阅读和分析文字材料等最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尽管目前很多地方还不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足够的图书资料,但在有条件的地方,应鼓励学生根据相关问题或主题查询资料、信息,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我课余时间常常从报刊杂志上搜集各种资料,充实课文内容。特别是通过上网查找和搜集各种资料,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疑问。还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综艺节目搬上课堂,竞赛、竞猜、小品、抢答、评比、辩论等点缀着课堂。在课堂教学应用时收到良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想课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壁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碰到种种困难的,只要我们敢于克服困难,主动适应,大胆探索,稳步推进,新课改实验,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以上所说的只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是我在反复学习和实践新课程中所获得的一些个人体会。我谈这些看法,是希望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人投身于新教材的教法研究。把新课改真正的实践于教学过程中,以到达我们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