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之一,近年来,各省市高考以现代化为主线索的试题层出不穷,折射出以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及社会史观为指导的知识体系的构建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特别是高三复习中,指导学生在这四大史观的指导下,打破教材原有体系,建构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尤为必要。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如何构建以现代化为主线索的知识体系。
一、从现代化内涵入手,构建现代化的横向知识体系
从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思想的各个领域,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的深刻变革。而狭义的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而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的业国家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1.是现代化在上的表现——民主化,即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根据罗荣渠教授一元多线的理论,不同国家的现代化有不同的表现,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可以整合出三个小专题——资本主义世界的民主化过程、国家的民主化过程及中国的民主化过程。
(1)资本主义世界的民主化:这个问题上,主要涉及的是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整合三本必修教材和两本选修教材的内容,师生共同理清此线索。
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独立战争后,联邦共和制政体的确立。
工业革命影响下: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德国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沙皇体制的缓慢变革;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制确立。
(2)国家的民主建设:教材中主要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此部分高考考试大纲涉及不多,在此不再赘述。
(3)中国的民主化过程,从时间上来说应该放在整个世界民主化进程中的第二个板块中。因为中国的民主化过程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出现的,正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有识之士走上了求民主反侵略之路,因此,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过程是与反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要的过程有: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及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现代化,即工业化。当然,工业化的模式也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教材内容,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它分成三个组成部分的结构体系。
(1)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化历程。工业化开始于工业革命,但作为世界史知识体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可以把时间上限向上推至14~15世纪,将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视为是现代化的酝酿时期,这样我们可以构建如下的知识体系。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西欧和北美大陆,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时代;西方国家为了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以商品为武器打开了东方国家的大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也使西方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矛盾引起的危机,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线索:开创新政。发展历程: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下出现滞胀局面,不得不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进行调整,缩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规模,并发展出“混合经济”。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被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
(2)的工业化历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由于国内国际的环境所迫,在完成经济恢复与发展任务后,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其表现为两大方面:
工业化的途径:从重工业开始的工业化模式。
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国虽然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中国独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希望却被西方所打破,因而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是相当艰难的,主要线索是:
洋务运动:工业化的起步。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地发展;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沉重打击、陷入绝境五个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化走上了新发展道路,主要线索是: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工业化体系;1958年,,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挫折;“”时期,工业化进程中断;改革开放,国企改革,搞活企业,1992以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
3.现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即理性化与科学化。整合我们教材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资本主义世界思想解放潮流和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思想解放运动始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成为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矛头直指天主教会,而18世纪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旗帜开展了启蒙运动,不仅把人文主义提到理性的高度,还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思想理性化同时,自然科学也逐步发展,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革命到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到自然科学的发展,无一不是科学化的体现。
由此可见,在高三复习中,以现代化为主线的横向联系是相当必要的,既能看到纵向的、经济、思想各自发展状况(基本按照三本必修的模块),又能看到在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好地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在关系。通过这样的知识建构,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把握住历史发展的主线,以及各线索之间的关系。
二、从现代化发展阶段入手,构建以现代化为主线的纵向知识体系
钱乘旦教授对于以现代化为主线的学科体系的研究指出,作为整体的一个世界在过去的五六百年或六七百年来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现代化,按指向现代化方向的重大历史走向事件(有形的或无形的)来划分,我们可把这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确定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4—15世纪);第二阶段是现代的启动阶段(16—18世纪);第三阶段是成熟与发展阶段(18世纪晚期以后);第四阶段:现代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终结阶段(20世纪中期以后)。钱教授提出了现代化的五个阶段,按照他的观点以现代化为主线可以构建起世界近现代历史体系。
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必须整合三本必修教材,构建起一个纵向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以时间为顺序,理清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发展的不同状况。通过纵向知识体系的建构,学生可以纵向了解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并且可以通过相互间的比较对照,找到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差距。
现代化史观是目前高三复习应高度重视的史观之一,构建以现代化为主线的世界近现代历史体系,有助于学生把分散在各个模块中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理清基本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这样的史观来指导高三的复习,必将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