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妈妈在超市买了15个苹果、20个桃子和1个西瓜,一共付8块钱。小明妈妈的年龄是几岁?”徐州睢宁五年级数学考试题。据@徐视徐州新闻:老师说,其实怎么答都行,就是为考察孩子的辨识能力和发散思维。网友:8块钱买那么多水果,科学吗……(4月27日央视网)
真的服了,本来妈妈8元买水果,与她几岁毫不沾边,老师却给出了很堂皇的理由:就是为考察孩子的辨识能力和发散思维。
不错,我们是应该借助各门课程的优势、特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发散思维能力。但不要太牵强,更不能随心所欲,散的无边际,给学生云里雾里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做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是应该多动心思,巧设习题,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趣味性、实用性、目的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做到这一点不难,数学的实用性,就足以支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动机,另外根据数学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习题设计的时候,稍微增加点“嚼头”,就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荡漾在数学的王国了,流连忘返,就足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动脑。
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留心,处处皆数学,何必为赋新词强说愁,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像网友所质疑的,8块钱买那么多水果,科学吗?这是怎样的生活实际?如此神题,靠什么吸引学生?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