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孩子教育问题令人关注

2019-11-25 19:42:46

不久前,武汉市某中学教师刘永晚上值班,突然接到派出所电话,让他去领回一个孩子。民警在电话里告诉他,该校一名初二的学生跟人打架,被带到了派出所,孩子的父母怎么也联系不上,只好打电话给学校。
这名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在这所学校,这样的单亲学生占了近四成,有些班级甚至高达2/3。
该校校长陈抗说,单亲学生占一定比例,在三类中学并非个别现象。因为成绩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进入改制学校就读。因缺少父母,他们行为习惯较差,老师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耐心、爱心和精力进行管教,但家庭教育的缺失对这些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仍让人很忧心。
个案:物质补偿爱,孩子在金钱里迷失
阳阳(化名)在汉阳区翠微路小学读五年级,小小年纪,出手却很大方。每天请朋友吃零食;同学开口借钱,他也毫不犹豫;练习本只用一次就丢掉。
该校校长黎敏介绍,阳阳父母离异,他和父亲生活。父母出于内疚,对他的物质需求尽量满足。父亲每天给他20元零花钱,用完了,他就找爷爷奶奶要,母亲也时不时“补贴”。一个月下来,他要花去近千元。
黎敏说,阳阳的父母无疑是用物质补偿爱,但孩子一旦认为一切物质需求都容易得到满足,就必然丧失追求的动力,最终迷失在这种物质补偿中。阳阳现在对前途毫不担心,甚至认为父亲会为自己铺好路。
缺乏归宿感,孩子在网吧里沉溺。建港中学初三学生王凯(化名)也来自单亲家庭,因缺乏家庭归属感,他整天沉溺于网吧。
王凯初一成绩不错。其父是下岗工人,离异后迫于生计,找了份配送员的零工,每晚9点上班,早8点下班,晚上带儿子在外吃过饭就得去工作。
一段时间后,王凯在家备感孤独,于是进网吧通宵上网,次日上课睡觉。待其父发现,王凯已上网成瘾,又由于其父忙于工作,无法每日监督,结果王凯开始频繁逃学逃课。
班主任张巨波表示,很多单亲学生的家长迫于生存压力,没有很多精力照顾孩子。为满足关爱的需求,单亲孩子在一些社会诱惑面前很难形成有效“免疫”能力,一旦在网络或不良人员那里找到归宿感,他们会比一般学生陷得更深。
困境:家长不配合,学校怎么教
该市75中初一年级老师杨素娥,身上长期揣着两部小灵通。她说,这是为了方便单亲学生跟自己联系,“他们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事找我,只一部电话怕耽误事情”。
单亲学生相对集中,使得一些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加大。杨素娥说,有的孩子早起没人叫,就要靠她打电话叫醒。
初三年级老师刘芳班上,前不久不见了100元班费。她发现一名以前很少有零食吃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近来几天都在吃零食,她经过调查得知是这个孩子拿了钱,“但没当场看见,不能轻易指责,这样的孩子是很脆弱、敏感的”。
刘芳抓住一个机会,对该生说:“怎么这两天胃口这么好,天天吃零食?以后想吃零食了,如果没钱就跟老师说,可不能做出中学生不能做的事情啊!”
刘芳说,“这些孩子因缺乏父母指导,行为习惯较差,甚至染上一些恶习”,需要老师付出更多时间进行管教。
在75中,像这样的班主任还有很多。学校校长陈抗说,班主任能做的,他们都做了,但有些父母不配合学校的工作,有时老师要无数次地要求家长把孩子送来上学,以免他们流失。有一位父亲甚至拿孩子当筹码,要班主任去找孩子的母亲回来。“这些问题,是学校努力也解决不了的,让人很无奈”。
经验:父母担起责任,单亲孩子也优秀
“这些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父母双方能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有着3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廖望平老师说。
武汉市63中书记李静接触过不少单亲孩子,经验告诉她,并非所有单亲孩子都成长得不健康,“学校有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也来自单亲家庭,他们的父母虽然离异了,但对孩子的教育还保持一致,这就很好。”
李静介绍,家庭教育最忌讳父母的教育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有些离异的家长被老师请到学校,一听说孩子成绩或表现不好,就开始相互指责对方,这最要不得,也最容易伤害到孩子。
夫妻感情破裂,但对孩子的教育还应形成合力。父母可定期一起谈谈,共同关注、规划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对他的爱还在,对他的关心还在。“总之,父母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李静说。
呼吁:填补单亲空白,社会也应出把力
针对单亲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武汉市75中校长陈抗认为,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希望学校教育尽可能地填补那份空白。
但除了家长和学校,社会也需尽份力。建港中学老师张巨波指出,单亲学生沉溺网吧,家长无力照顾孩子,这并非全是家长和孩子的错,社会和相关社区也应分担、解决这些家庭压力及问题。如孩子进网吧,也多因社会有关部门对网吧管理很不严格,没有很好地堵住未成年人随意进网吧这个缺口。
他认为,如果社会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给确实需要帮助的单亲家庭一定的关爱,同时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能减少家庭缺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国教育报》2006年2月0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