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余中国人报名“火星之旅”:将有去无回
2015年有望看到的居留地,每两年有4名宇航员通过单程任务来到这里(新浪科技配图)
这项任务开始时,2018年将会发射一颗登陆器,用来观察这颗行星,寻找合适的登陆点(新浪科技配图)
“日前,荷兰一家名为“火星一号”的公司宣布启动计划在2023年把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的“单程之旅”。在目前收到的37000多个报名意向中,中国人达到了450多名。这些中国报名者只是说说而已还是认真地对待这一选择?是什么力量驱动他们参与这项不一般的冒险?”
中国人参与愿望强烈但知之甚少
本报记者采访到的4个报名者来自不同年龄段,从18岁到40岁,他们都清楚认识到这是一次单程之旅,依然表示愿意前往。不仅如此,这些报名者都表达了希望被选中的强烈愿望。来自昆明的王文明给记者发来自我介绍表达决心,还希望记者能帮他做申请视频。
担心英语水平低成申请障碍
三位报名者担心英语是短板,会成为申请之路的障碍。四川都江堰的马强表示,他一般使用英语翻译软件与对方沟通,文字难免出现偏差。
《》等外媒预约采访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4人对这一项目的流程、使用的技术以及资金筹措的方式等具体情况了解得并不多。当问及项目的细节时,都表示还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报名之后,他们的生活已经在发生改变。四川的马强已经接到了《》的采访预约,匈牙利的一家媒体则联系了厦门大学的小陈。
“经历了“5·12”地震之后,马强看淡了生死,认为应该在有生之年“做些事情”。即使不成功,也希望做那个“抛砖引玉”的人。”
马强在四川都江堰经营一家“农家乐”,今天恰巧是他与未婚妻办喜事的日子,但是,如果他能够被选中参与该公司的登陆火星的计划,8年后的他将离开妻儿,在火星上度过余生。
向往自由生活“农家乐”里太落寞
1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马强经营的“农家乐”,这是马强目前唯一的营生。马强说他喜欢自由和享受生活,去年7月份结束在老挝的生意回到都江堰,开办了这个“农家乐”。
“农家乐”里有些冷清,“旅游城市,冬天没有什么生意,夏天才热闹”。他一一介绍自己设计的“主题餐厅”。第一间便是“军旅”主题,是他专门为自己军旅生涯的战友们设计的聚会场所。门梁上红底黄字写着当年的番号,墙壁上挂满了代表军旅生涯的物件:仿真步枪、集体照片、军功章以及军衣和水壶。中间则是一张供二十人用餐的餐桌。马强说自己的这家“农家乐”有一半是为了战友而开,他们是这里“三天两头”的常客。另外两间餐厅供客人用餐和聚会使用。
说起自己的农家院生活,马强觉得太落寞,但只要有互联网,在哪里他都待得住,“不能让我与外界失去联系,我是在外面跑惯了的人”,荷兰公司的这一计划就是他上外国网站时看到的。马强称自己现在对生活“看得很开”,虽然“平淡的生活也挺好的”,但是他觉得自己的本性就是“不安定”。
早年四处游历生存能力很强
马强称,得益于自己早年经历的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很强。1993年,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批110巡警,走在大街上,“各种危险都遇到过”。四年后,他参与了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建项目,随后一直在东南亚地区参与电站的建设。2004年,为了学习英语,他自费去了马耳他,在岛上生活了半年,他形容那是一个“如画”的地方,适合生活,只是英文没有学好。
后来马强从一家国企辞职,独自去老挝做生意,在老挝生活的两年时间里,他已经能够与当地人沟通,推销中国汽车,还做到了公司的项目经理。
经历“5·12”看淡生死只想“做些什么”
谈起自己的经历,马强总是说绕不开“5·12”汶川大地震。地震时,他与战友在室内聊天,感到楼宇震动后,他们迅速逃离,“幸亏是身手好”,马强激动地说,楼层不高,跳窗后落在地面根本站不稳,路面剧烈摇晃,再看身后,房倒屋塌。
他觉得自己幸运,但没来得及回味,便加入了救援组织和爱心组织。那一段时间,他经历过为了营救而砍断孩子腿的场面,亲眼目睹层层堆叠的尸体,“那个时候救人救到不知疲倦,直到疲劳驾驶在高速路上撞车”。
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对生死多少都会有新的认识。马强觉得人生是一次并不长的旅行,总是要抓紧“做些什么”让它有点意义,而“火星之旅”正是一次“做些什么”的机会。
新婚妻子很支持战友笑他“疯癫”
马强这几天没有来照顾生意,原因是39岁的他要与小9岁的邓女士结婚了,喜事就定在今明两天。两个人相识5个月,相恋3个月,用他的话说,“我们是闪婚”,因为彼此脾气秉性都相投,相互独立。
当记者采访时,邓女士刚刚取回了婚纱和一套婚纱照。她表示对马先生的这一选择很支持。她说:“我们谁也不干涉谁。人是独立的。没有彼此,这么多年也还是过来了。”她自己也十分喜欢到处走走,两个人也是因为这个结缘的。前几天她刚刚独自一人驾车去西藏旅行。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马强的两位战友走进了他的农家院。战友对马强报名要登火星的事情并不关心,还是相约吃吃喝喝,只是向记者介绍,他是一个“半疯状态”的人。
在马强看来,能登上火星也不仅仅代表自己,里面有使命的色彩,“全世界其他国家有人能上去的话,中国人是不是也应该有人能上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