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红菇种植技术以及功效与作用介绍

2019-12-09 06:21:46

导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也越来越正规化,吃过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那说起菇类食材相信大家都不是陌生的吧!菇类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大家见过的只是菇类中的一小部分,而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物种,野生红菇,不知道大家对于野生红菇了解多少,下面小编会介绍野生红菇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种植技术,各位小伙伴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野生红菇的功效与作用

纯天然野生红菇含丰富的维生素B、D、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以及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食疗价值:抗癌、养血、补血、活血化瘀、祛水肿、补精神、强身体、有益肾虚腰痛。经常食用有益肠胃,可防感冒、消化不良、肝硬化、抗癌和儿童佝偻。

野生红菇种植的技术要点

栽培季节

红菇属于中温偏高型的菌类,野生红菇多发生于夏季。其菌丝生长20℃~25℃均适,出菇23℃~28℃均可,栽培季节为春接种,夏出菇。通常5月接种,菌丝培养45~50天,6月下旬至7月长菇,提前70天进行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合成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配制红菇对养分要求较多,以配制合成培养料为宜。下面介绍几组配方,供选用。配方一:棉籽壳86%,麦麸8.5%,石灰2%,碳酸钙1%,过磷酸钙2%,尿素0.5%。配方二:黄豆秸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水比例为1∶1.3。配方一、二主要用于熟料袋栽。配方三:棉籽壳90%,麦麸6%,石灰1%,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料水比例为1∶1.3。配方四:芦苇50%,杂木屑16%,棉籽壳30%,石灰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料水比例为1∶1.3。配方三、四适用于发酵料床栽。

培养料制作

红菇栽培分熟料袋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栽培方式不同,培养料制作也有别:

熟料栽培:按照配方一或二,将培养料拌匀,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然后装入17×33~35厘米聚丙烯塑料袋内,经高压灭菌,冷却接种(按常规要求)。

发酵料床栽:按照配方三或四,将培养料混合拌匀,集中成堆发酵处理。料堆高0.8米,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堆料后盖膜保湿,发酵时间5~7天,料温达到65℃时开始翻堆,中间翻堆2~3次。

接种培养栽培方式

接种培养栽培方式不同,接种培养方法有别。

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接种后移入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待菌丝发满袋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厘米。畦床四周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

床栽:将发酵料铺于畦床内,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层科,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层料2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拱罩薄膜防雨。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但要注意通风,使畦床空气保持新鲜,以利菌丝发育。

出菇管理方面

出菇管理当菌袋进入野外畦床排场后,在管理上应保持覆土的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野外地栽靠土壤湿润,一般不必喷水,如气候干燥,土面发白时可喷水保湿,但不可渗入料中,以免菌丝霉烂。覆土后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时温度掌握在23℃~26℃范围,并进行人为变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分化成菇蕾。菇棚内要“三分阳、七分阴”,子实体发育阶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并结合喷水1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90%为适。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掌握在23℃~28℃范围。

出菇期方面

出菇期正值炎夏高温季节,野生红菇多生长密林之下,温度比空间低。为此人工栽培遇高温时,应采取喷水降低空间温度,畦沟蓄水调低地温,加厚棚顶遮盖物,抵制外界热源,人为创造适宜长菇环境。出菇阶段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挖掉受害部位,并撒上石灰粉,1~2天后再覆盖新土,并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上面这整篇文章就是小编想要大家了解的关于野生红菇的相关知识内容,那仔细阅读文章的小伙伴们也感觉到了上面这篇文章小编着重介绍了野生红菇的种植技术,对于野生红菇我们都知道是比较珍贵的,所以它的种植技术显得尤其重要,许多人会想着去栽培一些野生红菇,因此如果小伙伴们也想要种植野生红菇,不妨根据上面文章的介绍来试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