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野棉花这个词我想大家应该知道的不多吧,棉花大家都知道,但如果加了一个野字,那就完全不同了。大家当然也有可能在乡野田间见到过,但是如果大家不仔细观察的话,是很难认出它的。说到这里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种野棉花喔,野棉花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却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医里一味重要药材。
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野棉花及其功效吧。
野棉花又叫“满天星”,属于草本植物,植株的高度为60~100厘米之间,和我们种植的棉花差不多。叶片为心状卵形,叶面有短而粗糙的小毛,叶背面有白色短绒毛。有很长的叶柄,长度最长可达50厘米。花梗长3-5厘米,有五片萼片,白色或淡红色,形状呈倒卵形,长2厘米,款8-12厘米,其外面有白色绒毛分布。等到花期过去,结出的果实呈球形,直径约为2厘米。花期一般为7~10月份。主要分布在我们中国的云南及四川、西藏等地区,另外在缅甸、不丹、尼泊尔等地区也有分布。
再来介绍一下野棉花的功效。
野棉花有药用价值的部位为其颈和叶,中医主要用其治疗鼻疳、目翳两种病症,一般由两种方法来使用,一种是将新采摘的野棉花捣碎,用小布包包住,然后塞入鼻腔中来治疗鼻疳。
还有一种是外敷,中医认为,我们手腕上的太渊穴与我们的耳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左手太渊穴对应左眼,右手对应右眼。用药时首先摘取三枚野棉花的嫩芽,用火烤软之后揉成一团,在手的的太渊穴上放置一个铜钱,使铜钱的中心孔正好对着太渊穴,然后将揉成团的野棉花嫩芽放在铜钱孔上,外面用布包扎一下,敷上1-2小时取下。
现在临床发现野棉花还有着驱除胆道蛔虫的效果,治疗时我们取一些野棉花的花茎和叶,经过数个小时的熬制,(煮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使其成为高浓度的药剂,每天口服两次,一次用药量为30~40毫升。患者一般会在2~3天之内,病情得到好转。
野棉花的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根状茎供药用,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等症,也可作土农药,灭蝇蛆等。
根(野棉花):苦、辛。有毒。止咳止血,理气杀虫,祛风湿,接骨。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节痛,痢疾,泄泻,蛔虫病,黄疸,咳嗽气喘,内、外伤出血。
性状鉴别:根常扭曲,长10-15cm,直径0.8-1.5cm,少分枝;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少数侧根痕。根头部有茎基、叶基及棕黄色须状叶基维管束。质坚实,木质性,断面不平整,黄棕色。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全草含微量的毛茛甙(ranunculin)。
性味:苦;辛;有毒
《湖南药物志》:苦辛,有大毒。
归经:肺;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杀虫;理气散瘀。主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蛔虫病;晓虫病;小儿疳积;脚气肿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蜈蚣咬伤,祛风,散瘀,利湿,驱虫。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蛔虫病,钩虫病;捣烂敷大椎穴治疟疾;灭蝇蛆。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2.1~2钱;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过量服用时,可致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故内服宜慎。
附方
①治鼻疳:野棉花全草捣烂,以布包塞鼻。(《湖南药物志》)
②治目翳:野棉花嫩芽三枚,烤软揉成团。先在手腕上太渊穴放一有孔铜钱,药敷钱上,布包扎,一至二小时取下。左翳贴右,右翳贴左。(《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
治疗胆道蛔虫病。取野棉花茎、叶制成100%的浓缩煎剂,日服2次,每次30-40ml。治疗39例,除1例无效外,其余38例,均在1天左右症状缓解,2-3天症状消失。实践中观察到,未开花的茎、叶解痉镇痛作用好,开花的全草排虫作用好;煎煮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一般以10小时以上为宜。
注意
本品过量服用时,可致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故内服宜慎。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野棉花的图片及功效的所有内容了,大家是不是对这种不知名的野花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呢,有需要的朋友可要记得加收藏喔,相信大家会用到的,希望小编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