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特征及生活习性

2019-11-21 09:35:09

无意中读到一篇关于灰椋鸟的散文,被文中的关于万鸟归巢的描写所震惊,突然对这一种可爱的鸟儿产生了兴趣,于是了解了一下灰椋鸟这一种特别的鸟儿。灰椋鸟在我国不算是一种难见的鸟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灰椋鸟的踪迹已经很难发现了。所以我们唯有通过其他的方式去了解这一种特别的动物。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灰椋鸟这一种特别的小鸟吧。

形态特征

灰椋鸟雄鸟自额、头顶、头侧、后颈和颈侧黑色微具光泽,额和头顶前部杂有白色,眼先和眼周灰白色杂有黑色,颊和耳羽白色亦杂有黑色。背、肩、腰和翅上覆羽灰褐色,小翼羽和大覆羽黑褐色,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外翈具狭窄的灰白色羽缘,次级和三级飞羽外翈白色羽缘变宽。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内翈先端白色。颏白色,喉、前颈和上胸灰黑色具不甚明显的灰白色矛状条纹。下胸、两胁和腹淡灰褐色,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翼下覆羽白色,腋羽灰黑色杂有白色羽端。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仅前额杂有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褐色。颏、喉淡棕灰色,上胸黑褐色具棕褐色羽干纹。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疏林草甸、河谷阔叶林,散生有老林树的林缘灌丛和次生阔叶林,也栖息于农田、路边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中。中国为黑龙江以南至辽宁、河北、内蒙古以及黄河流域一带的夏候鸟,迁徙及越冬时普遍见于东部至华南广大地区。

生活习性

性喜成群,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平原地区常结群活动,在山区多活动于开阔地段,接近农田、水田的林缘。飞行迅速,整群飞行。鸣声低微而单调。当一只受惊起飞,其他则纷纷响应,整群而起。

在中国东北、华北等北部地区主要为夏候鸟,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为冬候鸟。每年3月末4月初开始迁至北方繁殖地,秋季于8-9月份即开始集群南迁,迁徙时常集成大群。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所吃昆虫种类主要有鳞翅目幼虫、螟蛾幼虫、蚂蚁、虻、胡蜂、蝗虫、叶甲、金龟子、象鼻虫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秋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主。

总结:小编在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灰椋鸟的一些情况。大家可以通过上文了解到灰椋鸟确实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种鸟类,因为它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同时灰椋鸟非常喜欢群队活动,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如果大家能够在放眼望去都是农田的地方,可能会更加容易发现灰椋鸟。灰椋鸟之所以让人觉得,是因为灰椋鸟的群体活动,使得每一次灰椋鸟的出现都是非常壮观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