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 学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那么
A.(-1,2) B.(0,1) C.(-1,0) D.(1,2)
2.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
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是
A. B. C. D.
4.若x,y满足约束条件的取值范围是
A.[0,6] B. [0,4] C.[6, D.[4,
5.若函数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是M,最小值是m,则
A. 与a有关,且与b有关 $来&源:ziyuku.com B. 与a有关,但与b无关
C. 与a无关,且与b无关 D. 与a无关,但与b有关
6.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则"d>0"是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8.已知随机变量满足P(=1)=pi,P(=0)=1-pi,i=1,2.若0
A.<,< B.<,>
C.>,< D.>,>
9.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ABC(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Q,R分别为AB,BC,CA上的点,AP=PB$来&源:ziyuku.com,,分别记二面角D-PR-Q,D-PQ-R,D-QR-P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A.γ<α<β B.α<γ<β C.α<β<γ D.β<γ<α
10.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AB⊥BC,AB=BC=AD=2,CD=3,AC与BD交于点O,记 ,,,则
A.I1非选择题部分(共1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
11.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割圆术",将π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其结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割圆术"的第一步是计算单位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S6,S6= 。
12.已知a,b∈R,(i是虚数单位)则 ,ab= 。
13.已知多项式2=,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ABC,AB=AC=4,BC=2. 点D为AB延长线上一点,BD=2,连结CD,则△BDC的面积是___________,cos∠BDC=__________.
15.已知向量a,b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最大值是 。
16.从6男2女共8名学生中选出队长1人,副队长1人,普通队员2人组成4人服务队,要求服务队中至少有1名女生,共有 种不同的选法.(用数字作答)
17.已知,函数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是5,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I)求的值
(II)求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
19. (本题满分15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D⊥AD,PC=AD=2DC=2CB,E为PD的中点.
(I)证明:CE∥平面PAB;
(II)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20. (本题满分15分)已知函数
(I)求的导函数
(II)求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
21. (本题满分15分)如图,已知抛物线.点A,抛物线上的点P(x,y),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Q
(I)求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
(II)求的最大值
22. (本题满分15分)已知数列满足:
证明:当时
(I);
(II);
(III)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中・华.资*源%库 ziyuku.com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A 2.B 3.A 4.D 5.B 6.C 7.D 8.A 9.B 10.C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满分36分。
11. 12.5,2 13.16.4 14. 15. 4, 16.660 1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
18.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其变换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4分。
(I)由,
得
(II)由与得
所以的最小正周期是
由中/华-资*源%库正弦函数的性质得
解得
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19.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5分。
(Ⅰ)如图,设PA中点为F,连结EF,FB.
因为E,F分别为PD,PA中点,所以EF∥AD且,
又因为BC∥AD,,所以
EF∥BC且EF=BC,
即四边形BC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E∥BF,
因此CE∥平面PAB.
(Ⅱ)分别取BC,AD的中点为M,N.连结PN交EF于点Q,连结MQ.
因为E,F,N分别是PD,PA,AD的中点,所以Q为EF中点,
在平行四边形BCEF中,MQ∥CE.
由△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
PN⊥AD.
由DC⊥AD,N是AD的中点得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