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管理。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84年的职业教育历史。2006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秀等级通过、财政部组织的示范验收;2016年,被列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21700人。有广州和南海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500亩(其中广州校区218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图书馆藏书147万册。现有实验实训场地面积138783平方米,校内实训室321个,校外实习基地1205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215人,其中,专任教师883人,高级职称教师403人,“双师”素质教师598人;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1人、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珠江学者7人;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与专业专任教师数之比达到1:1以上。学校在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考核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学校有机电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汽车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财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应用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创业学院等二级学院,共有73个专业,覆盖13个专业大类。建成国家示范性专业4个,央财“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费支持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9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建成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门;立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5门;获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2009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
学校努力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全面实施“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协同育人模式,积极开展“3+2”中高衔接、“2+2”高本联培、“3+2”高本衔接、工程硕士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培养,初步搭建了“中-高-本-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连续多年,广东省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上线考生数均在计划招生数的3倍以上,文理科实际录取分数都高于省定本科2B分数线。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对口率、对母校的满意度和薪资水平高于全国示范校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9%。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与质量节节攀升。
学校积极探索政校行企协同促进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深入探索实施“寓教于研”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轻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急需,搭建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轻工职教集团、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产学研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与华为等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瀚蓝环境学院、白天鹅学院、雷诺钟表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育人。近五年,获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省级36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13项;面向企业开展科技攻关项目204项。申报专利422项,授权26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位列广州地区高校(含本科)前十名。
学校积极打造“广轻”国际职教品牌,拓展国际化办学渠道,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近年来,与17所国(境)外高校建立校际友好关系;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合作开办3个专业;与德国雷根斯堡市工商会(IHK)合作建设了中德技术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合作成立北悉尼TAFE(中国)培训中心;2016年,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巴西、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等8个国家共36名留学生在我校参加汉语学习。
学校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依托“广东轻工培训中心”、“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平台,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培训工作。与东华大学合作进行网络远程教育,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网络远程直属班。在惠州、珠海、肇庆、深圳分别设立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共开设27个专业。
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会长单位,多功能文化食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创新性后勤改革领先全国。学校是广东省唯一拥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高职院校,是同时拥有省级协同发展中心及协同育人平台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在各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均位居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遵循“三大一强”院校治理理念,围绕“创新强校工程”及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在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育人、品牌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基础能力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办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机制建立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力争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成为高职院校治理的标准与典范,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