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2010年招生专业(类) | 备 注 |
1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1 |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2个专业) | |
2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2 | 英语 | 口试 只招英语 |
3 | 3 | 翻译 | 口试 只招英语 | |
4 | 4 | 德语 | 口试 只招英语 | |
5 | 5 | 日语 | 口试 只招英语 | |
6 | 6 | 朝鲜语 | 口试 只招英语 | |
7 | 7 | 俄语 | 口试 只招英语 | |
8 | 8 | 法语 | 口试 只招英语 | |
9 | 新闻学院 | 9 |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4个专业) | |
10 | 历史学系 | 10 | 历史学 | |
11 | 旅游学系 | 11 | 旅游管理 | |
12 |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 12 | 博物馆学 | 色盲不取 |
13 | 哲学学院 | 13 | 哲学类(含哲学、宗教学2个专业) | |
14 |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14 | 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2个专业) | |
15 | 15 | 心理学 | 色盲色弱不取 | |
16 |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16 | 国际(含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3个专业) |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
17 | ||||
19 | ||||
18 | 17 | 思想与教育 | 提前批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 |
20 | 法学院 | 18 | 法学 |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
21 | 经济学院 |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全职在编专任教师2527人、专职科研人员30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080人,获博士学位人员2202人,有海外学习经历人员750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其中全职两院院士26人),复旦文科杰出教授2人、特聘资深教授1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兼职教授1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上海市教学团队7个。 文科杰出教授:陆谷孙、裘锡圭 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周振鹤、姜义华、童兵、刘放桐、王水照、葛剑雄、葛兆光、陈尚君、朱立元、黄 霖、姚大力 国家级教学名师:陆谷孙、陈纪修、袁志刚、范康年、陈思和、乔守怡 。
全国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哲学 新闻传播学 中国语言文学 理论经济学 基础医学 中西医结合 化学 数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历史地理学 中国近现代史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药剂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复旦大学收费标准及奖助学措施
1、学费:
学费按学分收取,按学年预收。各专业预收标准:
a.大部分本科专业5000-6500元/学年·人;
b.软件工程专业四年学费为31000元/人,其中爱尔兰班为43000元/人;
c.高职:7500元/学年·人。
2、住宿费:按实际住宿条件收取,约1200元/学年·人。
3、综合资助平台:我校提供奖、勤、贷、助、补、减、免和绿色通道等经济资助平台,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并提出申请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方式资助以助其完成学业。
4、新生奖学金:
学校为2011年录取的学生设立新生奖学金,具体细则见《复旦大学2011年新生奖学金实施办法》。
一双无形的时间之手把满怀憧憬的复旦学子推入了21世纪,告别被众人奉为“天之骄子”的岁月,复旦毕业生迎来了充满竞争、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出国深造比例约为20%,国内读研比例约为25%,复旦学生的供需比例为1:5.1,每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接近100%。为了使我们的学生依然能够站在引领社会前进的浪尖,学校专门设立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负责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
一、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简介
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是复旦大学专门负责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和处理毕业生就业日常工作的职能部门。“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对在校生的职业理念、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进行教育与指导,对毕业生的择业活动进行指导,架起学生、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在坚持公正、择优和自愿的原则下,力求使毕业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使毕业生找到最合适、最满意的职业,并通过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帮助学生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由原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和研究生就业办公室两个单位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现隶属于学生服务联合体,有正式员工11名、外聘工作人员若干名。中心下设就业市场部、网络信息部、职业发展部和行政管理部等4个职能部门,实行分工管理、专人负责,协同工作的原则。根据发展需要,中心建设了接待大厅、会议室、报告厅、面试室、咨询室等场所,可供各种类型单位前来举办招聘会、进行笔试和面试。此外,中心还建有自己的办公室、机房、网站(复旦学生职业发展在线)及资料室(就业书屋),用人单位和学生可以在此了解和查询到有关资料和信息,复旦大学“职业发展在线”(www.career.fudan.edu.cn)现已成为全校最权威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
多年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在学校领导和各院系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至2004年中,虽然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在中心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复旦大学的就业率在全国仍然保持领先地位。
在新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下,为增强复旦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实力,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还牵头制订和具体实施了《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规划》,让广大学生在一进入大学后就开始接受全程全面的生涯发展指导和系统的素质拓展训练,使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能够对自身有明确和充分的认识,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能够具备相当的工作能力,立足在更高的起点上。
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服务的主要内容
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以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和服务社会为宗旨、主要提供以下两方面的服务:
1. 就业指导服务
(1) 就业咨询服务。主要为毕业生提供有关就业政策方面的咨询,解答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方式有网上咨询、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等。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有关的政策咨询。
(2) 就业信息服务。通过举办校内招聘会,在复旦大学“职业发展在线”上发布就业信息、在中心信息广告栏上张贴公司招聘信息和向中心设立的院系信箱投递各类招聘信息等手段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利用就业书屋收集历年来各用人单位的详细介绍和需求,以及指导学生就业择业的各类书籍,如求职者的自我分析、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设计、企业家传记、企业发展史等,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就业资料与信息。
(3) 就业指导课程。中心派出有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授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有:就业政策、就业法规、职业的选择、就业信息的收集、应聘技巧、就业心态、就业决策和自主创业等等。通过培养毕业生正确的就业心态和求职技巧,为他们的顺利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就业桥梁服务。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和在复旦大学“职业发展在线”建立“网上就业市场”,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自主择生和自主择业。
(5) 企业招聘服务。通过中心信息栏、复旦学生“职业发展在线”和中心的广告牌为用人单位做招聘宣传;为用人单位安排招聘会;代理收发毕业生的简历、企业的面试通知等,并为企业提供和安排笔试、面试场地。
(6) 代办入沪手续服务。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上海就业,除有单位接收外,还必须办理进沪审批手续。为方便毕业生办理该项手续,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设立了复旦大学代理处,开展接收用人单位委托,办理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手续,接受用人单位需求高校毕业生信息登记等工作。代理处成立4年来已为3 700多名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办理了进沪手续,服务的学生不仅包括本校毕业生,还包括外校毕业生,甚至包括外地高校毕业生,受到广大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欢迎。
2. 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服务
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工作,是一项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目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已经成功推出的教育服务内容如下:
(1) 新生职业发展教育指导:中心利用《新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手册》、新生职业导航活动促进学生对生涯规划和自身认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个人职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前景和要求;加深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对自我职业性向有初步了解,唤起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提升的自觉性。
(2) 学生职业发展心理和素质拓展活动:利用有效的职业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训练、职业素质拓展等活动使学生在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团队精神等职业素质方面有所提升。
(3) 见习与培训服务: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为有要求的学生提供适当的见习机会,使个人与职业社会作初步接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求职竞争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相应的职业能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活动。
(4) 行业论坛活动。中心邀请各大行业知名企事业的著名人士来校为毕业生做专题讲座,包括行业发展前景介绍,行业人力资源要求以及社会职业生存法则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
三、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介绍
1.近年来招收我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
复旦大学每年有近7 000多名毕业生接受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的服务,大部分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和职业。每年有近3 000家单位到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来招聘人才,其中很多著名企业在本中心举办过招聘会。
(1) 4大会计师事务所:
沪江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2)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
麦肯锡(中国)公司、波士顿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科尔尼(上海)有限公司、博思管理顾问(中国)有限公司、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瑞安咨询有限公司、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
(3) 知名IT行业公司: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IBM)、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英特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想电脑公司、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先驱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4) 其他知名企业:
英美烟草中国有限公司、GE中国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有限公司、索尼、上海庄臣有限公司、联合利华股份有限公司、欧莱雅(中国)公司等。
2. 用人单位的招聘新趋势
(1)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越来越注重能力,淡化专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越来越倾向于淡化专业,而把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作为最重要的考察因素。一个单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却缺乏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已不为人才市场所看好。
(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