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备案的广州市属普通高校,创办于1964年。
学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优秀的师资队伍、优雅的校园环境、鲜明的高职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竞争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公办高校,近年来,在不断的改革、超越和发展中打下了稳固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知识、品格、才艺、技能四元并重的办学风格。以独特的思路和新颖的做法应对竞争,谋求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万人学校,亿元资产”的强劲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石化工程系、财经与管理系、外语与商贸系、餐饮与旅游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系(院),在校高职生人数近8000人。外加三所附属中职学校和一个培训中心,组建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中职教育为两翼、以技能培训为拓展平台,在校学历生规模超1.6万人,年培训超3万人次的职业教育集团。
学院办学紧贴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专业错位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本专科院校前三名,毕业生以良好的面貌、全面的素质和过硬的能力广受用人单位好评,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达100%,其中优良率达96.61%。2017年初次就业率98.81%,高于全省高校毕业平均初次就业率3.71%,位居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第一位。
办学理念
坚持“立品、为学、禀艺、砺身”的院训,以“有教养、有本领”成全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幸福人生;以公平教育、尊重主体的原则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把教育公平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培养目标
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直接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体系
学院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按照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专门化课程)、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的纵向逻辑构建课程体系,必修与选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体课堂与空中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学习框架。
教学方式
学院实施融“教、学、做、养”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行由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生工作实践证书构成的“三证书”制度和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教中学,学中做,在教、学、做中“养”,强化和落实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
师资队伍
学院十分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输送大批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企业顶岗实践,选拔、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学工作,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校园管理
学院坚持“规则当家、数据说话”的管理理念,独创“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关注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工满意度,持续改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管理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校园
学院历时10年自主研发成功的CRP(CampusResource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功能覆盖校园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为教工和学生提供无时空阻隔的交流空间,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信息共享。
学生职业实践型社团
学院组建的职业实践型社团是对应社会职业、链接人才培养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业实践平台,办公场地和设施完备,实施职业化和课程化管理,是学生校内职业实践和落实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
主要成绩
●主持全国1280余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开发建设工作
●批准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单位
●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并被世界知名企业英特尔公司收入其案例库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总分全省第二名
●全国虚拟仿真软件竞赛一等奖(全省仅有三所高校)
●CRP系统全国领先,自2010年起经推荐已在全国60余所高职院推广应用,影响广泛
●获批试办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广东省首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院校
●拥有广东省一、二类品牌专业7个
●“石油化工协同育人中心”项目成功入选省协同育人平台
●商务英语专业被确立为2016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个专业成功入选广州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学院建设单位
●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获批立项
未来构想——“一团三化”
学院紧紧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围绕“一团三化”发展思路,积极打造职业与职工教育集团,以“信息化、国际化、协同化”三化集成、三管齐下,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新一轮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