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原粮食工程系、油脂工程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的。是我校历史最早、教学与科研力量较强、取得科研成果较多的专业之一。22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培养食品专业毕业生3000余人,培养硕士生200余人。学生当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粮油食品行业的骨干力量,目前,在校本科学生1千余人,硕士生近200人。
我院现有教师56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师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4人。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教授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部)级专家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人才工程人选2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国家、财政部确定为2007年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首批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湖北省高校有突出成就创新学科以及湖北省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还建有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稻谷加工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副产品加工研发推广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委员会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等学科专业平台。
近三年来,食品与工程学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攻关项目等在内的项目共166项,总经费3630.8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教学奖励5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有20篇论文被SCI收录),获专利1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多部。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了及时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是一所集生物学、药学等相关专业为一体的院系。学院现已开设了“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一个“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点,同时“生物学”和“中药学”两个硕士点在2010年申报成功。目前学院还拥有一个“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的湖北省重点学科和一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目前共设有“湖北省山区特色果蔬工程技术中心”、”武汉市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工业学院药物研究开发中心”、“爱斯特干燥技术研究中心”、“营养生物学研究所”、“蜂产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教学平台。
全院现有教职工48名,其中专任教师36名。教师中教授5名,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名,主讲教授1名,讲座教授1名,副教授11名,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44.4%;教师中博士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7%,硕士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学院下设生物工程、生物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3个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和2个管理科室(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现有在校本科生882名,硕士生76名。
学院多年来紧紧依托武汉工业学院粮油、食品等学科的特色,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手段重点对天然产物、农产品研究等进行了开发和利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学科特色,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充分发挥了作为全校相关专业的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平台的优势。在教学方面注重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加大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注重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的提高,坚持以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抓质量,上水平,创特色”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努力形成专业的优势与特色,目前已形成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近年来共主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农业转化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共计25项。承担企业委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共计80余项,科研总经费近800万元。同时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成果鉴定12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在学科建设方面达到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成为了生物专业、制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5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点(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五个二级学科点)是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点是工程硕士授权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5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品牌立项建设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生物化工”学科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岗位学科,“应用化学”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化学实验室为“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有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校级重点课程《有机化学》、《大学化学实验》、《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工程学(课程群)》、《环境工程学(课程群)》。
目前,全系在校本科生1000多人,研究生42人,全系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20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 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获得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设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5个教研室和分析测试中心。全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00多万元,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压液相色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体质谱仪、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
近三年来,全系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科研项目22项、横向项目36项,科研经费达3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挑战杯二等奖1项。承担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21项,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68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52篇。
?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1983年,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特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包装工程为省级品牌专业。2009年,包装工程专业获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00多人,教职员工8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设有工程图学、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7个教研室,11个专业实验室,1个机械工程实训中心,1个金工实习工厂。拥有包括数控加工中心在内的总价值1000多万元的各种仪器设备,可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研和教学实践需要。
机械工程学院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在科研活动和教学实践中丰富了学科内涵。近5年来,机械工程学院承担了多项具有显示度的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了包括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10余项,通过科技鉴定项目20余项,完成了各类横向科研课题60余项,取得了30余项国家专利,发表了各类研究论文35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90多篇。机械工程学院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获准设立了“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粮机工艺及设备研发推广中心”和“湖北省粮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学科科研平台。
?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1984年我校在全国率先设置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隶属于粮食化学系,1986年更名为饲料科学系,2009年5月为适应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更名为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生物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与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动物科学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动物生物技术专业是2007年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
???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现有本科、硕士在校生550余人,教职工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0%,90%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外籍教授――“楚天学者”讲座教授2名、特殊津贴1人、省级专家、教学名师4人。近3年来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主参编教材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现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拥有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3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拥有武汉市科研平台――“武汉市畜禽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校级研究所――“武汉工业学院动物保健品研究所”,并与湖南唐人神集团合作成立了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中心。实验室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值1300余万元,能够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坚持“工农相融”的专业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高,多年来毕业生供需比保持在1: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100%,考研录取率近30%。学院曾被评为“全国饲料行业科技进步先进集体”,现有湖南唐人神集团、武汉新华扬集团、深圳澳华集团、正大集团、杭州汇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的企业奖学金6项。
???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是“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管理严格,学风优良,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综合素质高。
?
电气信息工程系
电气信息工程系(以下简称电气系)于1998年在原机电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开设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四个本科专业,均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实行大类招生。现有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湖北省精品课程1门。
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7人,硕士36人(其中在读博士5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硕士生导师6人,设有“楚天学者”岗位1人。现有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实验室面积8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1900多台(件),总值870多万元(单价800元以上)。系资料室藏书2600册。
在粮情微弱信号检测、传输与智能控制,粮食计算机自动检测与识别技术,食品加工集散控制系统三个方向上已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优势。近3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重大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9项,横向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发表论文180余篇,有几十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
电气系重视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现设有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近年来,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2008年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获得湖北省一等奖1项。近几年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列,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多位学生到深圳华为公司、上海贝尔公司、武汉钢铁公司、武汉烟草集团等著名企业工作。研究生考取率逐年提高。每年有多名同学考取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五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一个专科专业,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学生1000余人。同时还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湖北省立项重点建设硕士点学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公共基础等六个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名,“常青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学位的教师13名,90%的教师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此外,已建有或正在组建嵌入式系统、软件构架、高速网络、多媒体技术、现代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图像处理等研究室。另外,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在我系设有音/视频测试的科研平台。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拥有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和计算机工程训练中心。其中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下设 9 个分实验室;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下设2个大型机房和4个小型机房,分别位于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可容纳 500 多学生同时上机。实验室总面积约 4100 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现有实验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我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致力培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我系教师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正在逐渐形成粮食信息技术及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粮食品质与存储智能检测、图形图像处理与信息可视化、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技术、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等稳定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团队。近五年来,已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20余 项,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其中大量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检索与收录,出版教材 30 余部(含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部),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10 余项。
我系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多次在全国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及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奖,30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由于毕业生综合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一次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工作,欢迎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欢迎全国的莘莘学子报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成立于1999年,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已发展成为我校重要的工科院系之一。
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岩土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硕士点学科及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个学科为湖北省立项建设硕士点学科。现有在读本专科生及研究生1300人。
学院下设5个教研室(结构工程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建筑学教研室、交通工程教研室和市政工程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7个研究所(多孔介质力学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结构与新材料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建筑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1个勘察设计院(拥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资质)和1个建设人才培训中心。
全院现有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1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达98%,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0人。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现有设备固定资产1860万元,实验室面积3400平方米,现有实验条件可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全院教师同心协力、求真务实、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院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院同学参加的大学生科研项目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及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奖,30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由于毕业生综合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每年近40余名毕业生考取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院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岩土渗流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路面结构设计与维护等稳定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团队,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
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我院设立“中厦”奖学金,每年提供2.4万元人民币资助我系6名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学生,该公司还承诺每年优先聘用我系优秀毕业生。同时荷兰亨特道格拉斯在我院建筑学专业也设立了“亨特道格拉斯”奖学金。
欢迎全国的莘莘学子报考我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组建的管理科学系(2002年更名为经贸管理学院)。2006年根据学校“工、管、理”三足鼎立的发展战略,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设有企业管理、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2个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7个本科专业。其中企业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以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 研究为特色。学院拥有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县域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研究所”。
经济与管理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基础雄厚、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教师32人,有10名教师具有国外学习经历。学院与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此外,学院聘请了多名专家、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现有校聘“农产品企业加工企业管理”方向的“常青学者”1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500余人,研究生84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逐年提高。近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国家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出版了《西方农业经济学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比较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研究方法》、《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史》、《产业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劳动论》等学术专著或教材40余部。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SCI、SCI和EI收录19篇。
经济与管理学院坚持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导向,不断优化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经济与管理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等综合素质,已培养具有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18届,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数千名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
健康科学与护理系
健康科学与护理系具有50年开办医学教育的历史,其前身是1958年由创建的武汉交通卫生学校,2000年学校整体并入武汉工业学院并组建为武汉工业学院医学院,2006年5月更名为健康科学与护理系。
在半个世纪的医学教育办学历史中,先后开设了医士(社区医学)、护理、检验、药剂、助产、医学影像技术、病案管理、妇幼卫生、涉外护理、医药商品经营等专业及临床医学、护理学两个专业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
现开办有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两个本科专业和护理、医药营销两个专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大多数毕业生在全国大型综合型医院就业。特别是本系康复治疗学是湖北省第一家开办的本科专业,2010年首批本科生毕业,就业率100%,毕业生供不应求。
健康科学与护理系现有专业教师33人、实验技术人员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20人;有海外学习经历的11人,其中国外博士后研究3人;正教授4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5人。另临床教学基地还有一支长期在本系担任理论课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健康与人类服务学院终身教授、护理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护理顾问袁剑云博士为特聘教授。
本系建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教学仪器总值为400余万元。与省内外15家三级医院达成了临床教学基地的协议,其中湖北省新华医院和长江航运总医院是挂牌的临床教学医院。
本系护理学是湖北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和武汉工业学院重点学科。《内科护理学》是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与《外科学》是校级重点课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是校级示范性实验中心。近五年来,本系教师承担了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160余篇。
?
人文科学系
人文科学系成立于1994年,是一个拥有管理学、文学两个学科门类,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科系部。目前设有行政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两个校级扶持性学科以及武汉工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
目前,我系有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42%;博士及在读博士12人,占教师总数的50%;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教师达100%,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学历学位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人文科学系历来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配备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行政管理基础实验室、广告基础实验室与摄录播专业实验室。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多次在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全国或湖北省各类重大竞赛中获奖,公开发表或出版学术论文、文艺作品100多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先后有40多名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近年来,人文科学系围绕学科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主持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人文社科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3部,有多项成果获省市教学科研奖励
?
外国语言文学系
外国语言文学系承担公共外语教学和外语专业教学两大任务。公共英语包括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成教生的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是以英语为主课,以经贸、科技英语为方向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
该系现设有五个教研室和一个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已通过湖北省教育厅验收,已批准为“湖北省大学英语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全系共有教师63人,教授1人,副教授1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人。杨启钺、秦治全两位教师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近三年大学英语第四学期通过率超70%,该系科研学术氛围浓厚,近三年全系教师每年有100多篇核心论文发表,并出版专著、教材、译著等多部。我校还被评为湖北省大学英语教学先进单位。
为适应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加快了硬件设施建设,现有多媒体教室7间,教学语音教室4个,模拟语音室1个,数字化语音室8间,调频台2个,同声传译训练室1间,同声传译会议室1间,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1套。
外语系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每年均有一部分学生考取211学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为了满足社会多层次培养人才的需要,外国语言文学系开设非英语专业第二学位――英语学士学位课程,为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深造的机会。
?
艺术与设计系
艺术与设计系现设有艺术设计和动画专业,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工业设计方向和动画的应用高级专门人才。艺术与设计系现有教学用房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拥有一幢独立的艺术大楼,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配备有多媒体教室、专业画室、图书资料室、静物室、艺术设计展厅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内建有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实训室和艺术设计综合实训中心,包括陶艺工作室、印刷工作室、影像工作室、模型制作工作室等,在北京、上海、深圳、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建有8个写生实习基地和专业实践基地。艺术与设计系十分重视学科综合实力的提高,广泛高素质人才承担教学工作,常年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全系教职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00多人。
?
数理科学系
数理科学系成立于2003年,涵盖了数学、物理二个一级学科,是全校唯一的理科院系,在校学生400余人,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信息处理技术、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还承担了全校大学数学类和大学物理(及实验)类十多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下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公共数学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数理研究所、系图书资料室(藏书3000余册)、大学物理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其中大学物理实验室含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PASCO实验室、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含信息处理实验室、计算与仿真实验室、光电子综合实验室、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实验室通过网上预约,面向全校学生,实行开放式教学。
现有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56人,其中享受特殊津贴专家1人,原内贸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武汉工业学院教学名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26人,硕士生导师6人。 目前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三个本科专业,运筹学与控制论为校级重点学科。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课程建设卓有成效。公共数学教研室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研室。高等数学于1994年被湖北省评为优质课程、自2004年以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数学建模先后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近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数理科学系全体教职工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有4项教学研究项目分别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正式出版教材10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60多篇。承担有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人获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数理科学系代表学校每年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先后获得过全国一、二等奖、湖北省一、二等奖共30多项。
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校企合作,注重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在高科技行业高质量就业的“三高”人才培养战略。近年来,就业质量在学校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