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学院及专业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本科专业目录 | |||||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招生科类 | 学制 |
1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020101 | 文、理科 | 4 |
金融学 | 020301 | 文、理科 | 4 | ||
保险学 | 020303 | 文、理科 | 4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020401 | 文、理科 | 4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 | 020401 | 文、理科 | 4 | ||
2 | 法学院 | 法学 | 030101 | 文科 | 4 |
3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社会学 | 030301 | 文科 | 4 |
社会工作 | 030302 | 文科 | 4 | ||
民族学 | 030401 | 文科 | 4 | ||
4 | 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040104 | 理科 | 4 |
应用心理学 | 071102 | 文、理科 | 4 | ||
数字媒体艺术 | 130508 | 艺术文、理科 | 4 | ||
5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040201 | 体育理科 | 4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040203 | 体育理科 | 4 | ||
6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050101 | 文科 | 4 |
汉语国际教育 | 050103 | 文科 | 4 | ||
7 | 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 汉语言(维汉翻译) | 050102 | 文科 | 4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 | 050104 | 文科 | 4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 | 050104 | 文科 | 4 | ||
8 | 藏语言文化学院 | 汉语言(藏汉翻译) | 050102 | 文科 | 4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 | 050104 | 文科 | 4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 | 050104 | 文科 | 4 | ||
9 |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 汉语言(蒙汉翻译) | 050102 | 文科 | 4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 | 050104 | 文科 | 4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 | 050104 | 文科 | 4 | ||
10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050201 | 文科 | 4 |
英语(蒙英双语) | 050201 | 文科 | 4 | ||
俄语 | 050202 | 文科 | 4 | ||
阿拉伯语 | 050206 | 文科 | 4 | ||
11 | 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050301 | 文科 | 4 |
广播电视学 | 050302 | 文科 | 4 | ||
广告学 | 050303 | 文科 | 4 | ||
广播电视编导 | 130305 | 艺术文、理科 | 4 | ||
12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 | 060101 | 文科 | 4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060104 | 文科 | 4 | ||
文物保护技术 | 060105 | 理科 | 4 | ||
13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070101 | 理科 | 4 |
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 | 070101 | 理科 | 4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070102 | 理科 | 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901 | 理科 | 4 | ||
软件工程 | 080902 | 理科 | 4 | ||
14 | 电气工程学院 | 物理学(藏汉双语) | 070201 | 理科 | 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080601 | 理科 | 4 | ||
电子信息工程 | 080701 | 理科 | 4 | ||
通信工程 | 080703 | 理科 | 4 | ||
自动化 | 080801 | 理科 | 4 | ||
15 | 化工学院 | 应用化学 | 070302 | 理科 | 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080407 | 理科 | 4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081301 | 理科 | 4 | ||
制药工程 | 081302 | 理科 | 4 | ||
环境工程 | 082502 | 理科 | 4 | ||
16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生物技术 | 071002 | 理科 | 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082701 | 理科 | 4 | ||
生物工程 | 083001 | 理科 | 4 | ||
动物科学 | 090301 | 理科 | 4 | ||
动物医学 | 090401 | 理科 | 4 | ||
17 | 土木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080406 | 理科 | 4 |
土木工程 | 081001 | 理科 | 4 | ||
18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100201 | 理科 | 5 |
护理学 | 101101 | 理科 | 4 | ||
19 | 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100301 | 理科 | 5 |
20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120201 | 文、理科 | 4 |
工商管理(藏汉双语) | 120201 | 文科 | 4 | ||
会计学 | 120203 | 文、理科 | 4 | ||
财务管理 | 120204 | 文、理科 | 4 | ||
公共事业管理 | 120401 | 文、理科 | 4 | ||
旅游管理 | 120901 | 文、理科 | 4 | ||
21 | 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演唱) | 130201 | 艺术文、理科 | 4 |
音乐表演(演奏) | 130201 | 艺术文、理科 | 4 | ||
音乐学 | 130202 | 艺术文、理科 | 4 |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130203 | 艺术文、理科 | 4 | ||
22 | 舞蹈学院 | 舞蹈表演 | 130204 | 艺术文、理科 | 4 |
舞蹈学 | 130205 | 艺术文、理科 | 4 | ||
舞蹈编导 | 130206 | 艺术文、理科 | 4 | ||
表演 | 130301 | 艺术文、理科 | 4 | ||
23 | 美术学院 | 绘画(中国画、油画) | 130402 | 艺术文、理科 | 4 |
视觉传达设计 | 130502 | 艺术文、理科 | 4 | ||
视觉传达设计(唐卡) | 130502 | 艺术文、理科 | 4 | ||
环境设计 | 130503 | 艺术文、理科 | 4 | ||
24 | 预科教育学院 | 少数民族预科 | 2009 | 文、理科 | 1 |
定向、协作计划少数民族预科 | 2009 | 文、理科 | 2 |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现设有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等本科专业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点。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部级重点学科和“区域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000多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讲师15人;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委省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等教学人员。近年来,学院老师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CSSCI(CSCD)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30余部;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近50项;获各类奖项60人次;目前正在承担5项国家社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和教改项目。
经济学院坚持“夯实基础、强化专业、突出应用、兼顾特色”原则,全面加强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建有金融综合实验室、经济学综合实验室和国际贸易与物流实验室。学院与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学生实践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专业教学实践和实习平台。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美国犹他州大学商学院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合作办学,同时开展学术交流,互派教师、学生等合作,不断增强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咨询电话:0931-4512125
经济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能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经济)、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
金融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理论功底深厚,金融实务专业技能精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良好,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
保险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保险知识和保险理论,具有保险实务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从事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保险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管理学、保险学、社会保障学、风险管理学、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精算学原理、保险法、海上保险学、保险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不同国家经贸法规和业务流程,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国际通用的外国语言和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国家有关贸易的政策法规,适应经济全球化、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经济与贸易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概论、管理者宏观经济学、管理学、运营管理学、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商业会计学、商业统计学、国际金融、金融经济、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
法学院
法学院前身为司法系,创设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全国民族院校中率先开设法学专业的院系之一。现设有法学本科专业1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2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1个。现有在校本科生642人、研究生152人,已建成本科和研究生法学(律)教育层次较为完整的办学体系。“宪法与行政法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7人、硕士19人。设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等5个教研室,有2个实验室即物证技术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
2005年,法学院被甘肃省确定为“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学院在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兰州市人民检察院,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武威市人民检察院,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金昌市人民检察院,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西固区、七里河区、城关区人民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建立了固定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教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3项,省部级18项,厅局级25项;公开出版著作42部,发表学术论文313篇,其中CSSCI有25篇、CSSD有3篇、中文核心期刊54篇、省级期刊207篇;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6项,厅局级奖励55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论文竞赛等,共有15人次获奖。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遵循“夯实基础、突出专业、注重应用、兼顾特色”的基本原则,第一、二学年为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开设专业通识课、学科必修及专业必修课,主要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及法学主干课程等,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为本科学生全面传授法学知识。第三、四学年主要进行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根据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增开必要的专门法律课程,加强提高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学院还为民族地方司法部门职工承担继续教育的职责。
咨询电话:0931-4512192
法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族法制建设服务,在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检察、审判、行政、法律顾问、律师、公证和仲裁等法律业务和法学研究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晓我国法律制度及其体系与结构、基本原则、原理和诉讼程序,了解国内外法学研究及法律制度创新动态,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法制史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现有社会学、社会工作、民族学三个本科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招生方向;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一级学科)四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社会学一级学科获得第三轮学科综合水平评估第十三名;民族学一级学科获得第六名。民俗学学科在1999—2001、2002—2005、2006-2010、2012-2015四个年度被评为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民族学专业被评为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社会学专业获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准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现有教师25人,实验员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教师2人,其余教师皆具有硕士学位。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与国际交流,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展学术交流。
咨询电话:0931-4512193
社会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具备科学认识、研究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社会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社会管理与社会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分层理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社会工作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政策概论、社会保障概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民族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要求,具备系统的民族学理论与知识,能够运用民族学方法调查和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了解相近学科知识和当代学术发展前沿,在本学科和相近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发展的科学素质,成为从事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文化等方面工作,特别是民族、宗教、民政等行政机构管理以及基层民族社区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民族学导论、考古学导论、社会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学与人类学史、中国民族史概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体质人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现有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和数字媒体艺术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已经在民族高等教育、民族双语教育、民族远程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方向招收和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拥有甘肃省教育学重点学科、藏语/汉语远程教育实验室、甘肃省数字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省碌曲县学科建设田野调研基地、WACOM授权的数字化教室等学科发展平台。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职称15人,博士、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31人,企业兼职教授2人,甘肃省教育厅县级教育督导1人。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CSSCI刊物科研论文28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累计科研经费110.4万元。出版教材和专著11部。
学院现设有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数字媒体艺术3个专业实验室,由学院下属的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实验室面积13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近千余台(件)。已经建立20余家实践基地,学生先后完成了教育实习、社会调查、影视动画创作、教育软件开发、影视专题片摄制、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工作。学院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大学生DV影像嘉年华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特色项目,学生作品在全国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甘肃省专业动画短片比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同时,学院通过教师工作室制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咨询电话:0931-4512102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级电教馆等机构从事教学媒体与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摄影艺术、电视摄像艺术、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基础、教育技术学导论、影视节目剪辑、教学系统设计、网页设计、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网络编程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创业技能,能在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心理教育与咨询、医疗卫生、公检法、军事等领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咨询、专业人才测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社会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史、人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犯罪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测评、经济心理学、营销心理学、SPSS应用、生涯心理辅导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以及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教育机构、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播、动画原理与网络游戏设计、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虚拟现实、艺术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专业。学院下设篮球足球、综合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理论五个教研室;配备国家体育总局亚高原重点实验室——西北民族大学分实验室、运动解剖生理、体育保健实验室和两个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室、五个教学实习基地,现有在校学生375人其中本科生340人,研究生35人。学院数次被、国家体育总局、甘肃省民委、甘肃省体育局授予体育工作模范集体。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5人,其中专职教师4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5 人、讲师14人;在读博士2人、研究生学历20人;有国际级裁判1人、亚洲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3人、取得亚足联B级教练员讲师资格1人、享受政府津贴1人、运动健将2人。
学校拥有各类具有国内领先水准的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能充分满足教学、训练竞赛和课外活动的需要;已数次成功承办了全国及甘肃省的不同级别体育赛事。同时,榆中校区已被甘肃省体育局授予“甘肃省亚高原训练基地”。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田径、武术、排球和体育保健课先后被确定为西北民族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对象,目前,学院教师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350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34余篇,出版教材、专著等21部,获国家级专利2项,省部级奖励5项,获高校人文社科奖7项。
近年来,校运动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如2010年学校代表队在酒泉市参加了甘肃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取得11枚金牌,3枚银牌,8枚铜牌。2012年学校派出了272人的代表团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参加了除男子足球乙组、乒乓球女子乙组以外的所有项目的比赛,夺得7枚金牌、4枚银牌、19枚铜牌,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的成绩,同时获得“校长杯”暨学校体育工作优秀校领导奖。
咨询电话:0931-4512076 4512938(传真)
体育教育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统计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的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文学院
文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建立的语文系,经历了汉语言文学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的历史沿革,2008年10月更名为文学院。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有1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文艺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间文艺学博士学位授权方向,1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今少数民族汉文学硕士点授权方向。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教师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讲师11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21人。
学院现有7个教研室,分别是文艺学、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和公共课教研室。目前有10个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个,省部级科研项目8个,其它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30余项,各类项目总金额近100万元。荣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等各类教学奖10余项。2008至2013年,学院教师先后出版学术专著16部,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CSSCI及权威期刊论文30余篇,已形成了以西北地域文学和少数民族汉文学为研究特色的学术梯队。
学院本着“集中力量抓重点、发挥优势显特色”的原则,围绕学科发展目标,凝练学术方向,培育优势学科;以科研创特色,以教学促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态势,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做出了贡献。
咨询电话:0931-4512462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能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写作、外国语(各语种)。
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现设有汉语言(维汉翻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等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硕士点,并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突厥语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学院现有文学教研室、汉语言教研室和翻译教研室,还建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西北基地等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2人,其中专任教师17人,行政管理人员5人。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助教1人;有博士7人、硕士8人。学院已为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培养了上万名建设的优秀人才。
咨询电话:0931-2938265
汉语言(维汉翻译)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思想水平,具有正确的民族观且熟知国家民族政策,能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原理,熟知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方针政策,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熟练掌握汉维两种文字及其翻译规律和技巧,在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及企事业能够胜任汉维口语、书面翻译工作,具体从事翻译、教学和文秘等工作的维汉双语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汉语精读、汉语听说、汉语阅读、汉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现代维语、现代汉语使用语法、现代汉语词汇学、汉语教学法和社会语言学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水平,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我国教育、行政政策法规,具备坚实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功底,有较强的教学、翻译实践能力,能在基层教学单位、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机构和党政机关从事维吾尔语言文字、文学、教育、编辑、新闻、秘书、翻译和文学创作等工作的专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维语、文学理论、马列文论、维吾尔古典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维吾尔语文教学法、逻辑学、维吾尔语言文字史、维文写作与实践、维吾尔现代文学史、维吾尔当代文学史、维吾尔古代文学、突厥文献学导论、察合台语、维吾尔民间文学概论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专业(师范)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水平,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我国教育、行政政策法规,具备坚实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功底,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能够在各级学校从事维吾尔语文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文学理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教育学、心理学、马列文论、突厥文献学导论、现代维语、维吾尔现代文学史、维吾尔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维吾尔古典文学史、维吾尔语文教学法、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维文写作概论、维吾尔语言文字史、维吾尔族简史、比较文学概论、维吾尔民间文学概论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高度的思想水平,具有正确的民族观且熟知国家民族政策,具有较高的语言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维吾尔族语言基础技能,能在我国各省区党政机关、部门、基层教学单位从事翻译、文书、维汉双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维吾尔语实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维吾尔语精读、维吾尔语阅读、维吾尔语听和说、维吾尔语写作、现代维吾尔语语法、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汉维语法对比、维吾尔语言文学史、现代维吾尔语、近代维吾尔语等。
藏语言文化学院
藏语言文化学院现有汉语言(藏汉翻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等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缅语族)硕士点设有藏族文学、藏汉翻译、古藏文文献、语言学、藏族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等六个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古藏文文献学)硕士点设有古藏文文献、藏族历史、古藏文文献因明学研究、古藏文文字研究等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设有藏族文学与藏传佛教文化、古藏文文献和敦煌藏文文献两个研究方向。学院设有藏族语言教研室、藏族文学教研室、古藏文教研室、汉藏翻译教研室、因明学教研室、基础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6人。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12人,在读博士4人。在校生9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余人、本科生710余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各类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8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54部、教材1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专业于1999年至今连续3次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并于2008年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拥有省级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中国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学专业设有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文秘两个专业方向,采取“2+2”的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四学年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咨询电话:0931-2938178
汉语言(藏汉翻译)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我国藏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系统地掌握汉语言和藏语言基础知识,同时具备扎实的传统学科基础知识和比较宽厚的现代人文学科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能够在相关学术机构、各级党政机关、文化教育、、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藏汉翻译、行政管理、现代文秘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翻译学概论、大学语文、现代汉语、藏语语法、汉文写作、修辞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藏族历代文选、中国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写作学(藏)、藏族民间文学概论、古藏文文献、因明学、藏族天文历算、基础写作、汉藏语法比较与翻译、翻译技巧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系统掌握中外文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汉藏翻译和现代文秘的基本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在相关学术团体、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管理、教学、编辑、翻译和藏汉文秘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藏语语法、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汉藏翻译、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基础写作、藏族文学史、藏族民间文学、修辞学、藏族史、古藏文文献、因明学、藏族天文历算、梵文基础、文化人类学、中国文学简史、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秘书学概论、电子政务、公文写作、藏汉翻译概论、汉藏语法比较与翻译、翻译技巧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专业(师范)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在各级学校从事藏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教育学、现代汉语、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教育技术学、藏族文学史、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汉藏翻译、基础写作、修辞学、藏语语法、因明学、大学语文、文学概论、古藏文文献、藏族天文历算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藏语文基础,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能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藏语,熟悉藏族历史文化,能够在民族地区党政机关、文化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藏汉互译、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藏语、语言学概论、大学语文、现代汉语、藏文文献阅读、藏语语法、藏族文学史、藏文写作、藏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汉文写作、修辞学、文学概论、藏族历代文选、中国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写作学(藏)、藏族民间文学概论、古藏文文献、基础写作、藏文书法、汉藏语法比较与翻译等。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现有汉语言(蒙汉翻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等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历史文献学(蒙古文文献)、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甘肃省教学团队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设有西蒙古文化研究所和蒙古文学、语言翻译、卫拉特文化等研究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教授13人、副教授6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9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编辑翻译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委、甘肃省名师、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师德教师各1人,省级成才奖获得者2人,校级十佳教师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
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注重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显著。目前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人文社科项目3项、国家项目20余项、项目3项、校级项目8项。学院教师的专著和论文获省、自治区、校级以及其他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编辑出版各类专著、教材、译著60余部,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学院积极发展国内校际间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与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师范大学、乌兰巴托大学、蒙古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协作交流关系,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进行科研合作等。先后邀请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师范大学,蒙古国科技大学,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国立大学以及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院校的著名学者、教授来我院考察、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咨询电话:0931-293181
汉语言(蒙汉翻译)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思想水平,具有正确的民族观,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吃苦精神和发展潜能,能掌握蒙汉两种语言的对译规律和技巧,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蒙汉语言翻译、教育、研究以及新闻、文秘、公关等应用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翻译学概论、文体翻译、口译、蒙古族简史、中国文化概论、汉语基础写作、蒙文写作、蒙汉语言比较、现代汉语、现代蒙语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适应民族地区和基层部门需要的、蒙汉兼通的新闻编辑、翻译、秘书和能从事文化、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或其它与专业相关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蒙古语、蒙古族现当代文学、蒙古族古近代文学、翻译学概论、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论、写作基础、外国文学、大学语文、现代汉语、蒙古国吉力尔文字、新闻编辑学、民俗学与蒙古民俗、古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现当代文学、蒙译汉实践、汉译蒙实践、秘书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文书档案学、蒙古族简史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蒙古语文基础,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能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蒙古语,熟悉蒙古族历史文化,能够在民族地区党政机关、文化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蒙汉对译、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蒙古语、蒙古语语法、蒙古语会话、蒙古文阅读、文献阅读、蒙汉翻译、蒙古语视听、语言学概论、蒙古文写作、蒙古族简史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英语(蒙英双语)、俄语、阿拉伯语本科专业和课程与教学论(英语、阿拉伯语)硕士点。学院设有中东文化研究所,及英语、俄语、阿拉伯语、应用语言学和大学英语教研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专任教师1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9人。学院有40余人教师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罗马尼亚、巴基斯坦、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进修、访学和攻读学位。学院与法国欧亚管理学院、英国普茨茅斯大学和威尔士大学合作,选送了60多人在校学生出国深造。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效益。在2005年直属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抽查中获得第一名,学院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的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口语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
学院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为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术科研为引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管理队伍建设为保障,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
咨询电话:0931—4512135
英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英语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研究能力,能熟练进行中英文口译和笔译,能从事高等院校教学、中学英语教学和各项涉外活动的英语语言文字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综合语言技能、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词汇学、英汉翻译(口、笔译)、英美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英美概况、英语教学法、英美报刊选读、经贸英语、旅游英语、外事英语、语言学、第二外语等。
英语(蒙英双语)专业
(民考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巧、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蒙语、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或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报考本专业的考生,须加试蒙语文,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主要课程:英语综合、交际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国家文化背景、英美文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蒙语、英汉翻译、英蒙翻译、英语写作、现代汉语、汉文写作、蒙古国吉力尔文等。
俄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俄罗斯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能从事外事、经贸、旅游及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俄语、语音、视听说、实践语法、俄语写作、俄语阅读(含快速阅读)、俄苏文学选读、翻译、语言学、俄罗斯国情、第二外语等。
阿拉伯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熟练运用阿拉伯语从事教学、外事、外贸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阿拉伯语语音、阿语语法、阿语综合语言技能、阿语阅读、经贸阿语翻译、阿拉伯文化概况、阿语写作、第二外语等。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 4个本科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点,下设影视艺术、宗教艺术和跨文化传播3个专业方向。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内开设比较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方向(2014年招生)。学院正在致力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和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硕士授予权点的建设工作。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21人;硕士以上学历背景的专任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80%以上,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明显的层级梯次和接续上升的空间。学院教师近年的科研成果丰硕,在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院现有实验室5个,与学校资源共享的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专业期刊图书资料11万册(部),实习基地13个,校级田野调查基地和广告策划创意基地各1个。学院成为培养民族地区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影视创作等信息传播机构优秀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
新闻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闻传播技能。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素养、广播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广播电视写作、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新闻评论。
广告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咨询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广告及传播运营、策划、创意、制作、营销、市场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理论知识,有广阔的视野,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掌握传播学、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听视觉传达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主要课程: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市场调查与统计、新媒体广告、广告策划与设计、广告效果、影视广告、广告文案、广告摄影、广告史、广告法规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宣传、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学概论、电视编导概论、电视节目策划、广播节目编导与制作、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电视新闻学、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电视文艺学系列、电视节目导播、、电视晚会编导、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是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也是较早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单位。现有3个本科专业: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7个硕士点: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宗教学;3个博士点招生方向:藏传佛教文献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文献与历史文化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
学院现有教职工31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助教1人;博士11人、硕士8人。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学院还聘请了10名相关学科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学院设有中国史、世界史、民族史、博物馆学4个教研室。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4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特色专业、2个校级教学团队。
学院以教学为中心,始终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先后为民族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合格人才。连续多年学院的本科学生考研率位居全校前列。学院教师近年来承担了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教材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咨询电话:0931-4512168 2938995
历史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教学科研技能,了解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素养,能在教育、科研部门从事历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博档案等单位从事行政、文秘、编辑、宣传、文物保护、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学概论、考古学通论、中国历史地理、民族学通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宗教学通论、藏传佛教史、伊斯兰教史、蒙古族史、藏族史、维吾尔族史、回族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档案学等。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以及海关、、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文物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考古学通论、文物保护基础、文物鉴定、民族考古学、文物摄影与摄像、简牍学、石窟寺艺术、敦煌学、中国青铜器、中国玉器、中国陶器、世界博物馆概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地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掌握文物保护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文物鉴定、保护、修复基本技能,能够在博物馆、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或专业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文物保护学基础、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材质分析、古代建筑保护、壁画保护、环境与文物、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陶瓷器、古代玉器等。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应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等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决策分析与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专业下设图文信息处理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确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建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计算机软硬件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4个本科教学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授16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院教师中有1人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1人获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获甘肃青年“五四”奖章,6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学院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仿真大赛”、“数学竞赛”和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