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济南市一名初二女生在初二升初三的节骨眼上退学,回家专心读书。她自己的课表是,上午读《论语》、《周易》,下午读《周易》和《诗文集》。她的《周易》已经背到了第15卦“谦卦”。她说,将来打算学习中医,给人治病。笔者很欣赏这种教育模式:“在家上学”。
孩子正上小学,我的要求就是,只要孩子快乐、健康、独立、兴趣广泛,成绩差一点也没有什么,我甚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一位是考试第一的,倒是考试倒数第一的有几个”来鼓励孩子多看书、多读经典,淡化分数,多游览,多思考,多提问题。
可这种要求还是与现行教育体制发生了冲突,孩子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常被老师认为是“捣蛋”,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会写了也必须熬到11点多写完。孩子不想参加补习班,老师却打电话暗示某门功课必须“补上来”,要不,会影响班级平均分。更有甚者,学校的卫生打扫竟然交给保洁公司,害怕伤害孩子。现在的教育,往往不是按照孩子的需要来发展,而是按照班级需要和成绩需要在塑造孩子,忽略了孩子的生存能力、个性和创造能力,更牺牲了孩子的快乐和终身幸福。
既然当今学校教育和家长需要、教育规律和良性发展不断偏离,有精力和有能力的家长,选择适合孩子天性和特点的方式“在家深造”,这种“另类”教育价值真的不能忽略。比如新闻中的“在家学习”,通读《论语》《易经》,就算孩子不能得到大学通知书,这种重在读经、博览群书、注重修身和传统道德传统文化熏陶的教育,因为给了孩子和谐身心、优良的道德养成以及学习养成,社会公益意识和创造能力强,孩子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发展都非常优秀,谁说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
目前,在家上学在许多国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英国自2000年以来选择“在家上学”的学生人数增长了近两倍,目前4岁至16岁儿童“在家上学”的人数大约在2.1万人左右。“据美国统计,全美至少有110万名儿童在家上学,而在10年前仅有36万名。”
“在家上学”也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一种潜在力量。笔者登录“在家上学网”,网站开辟有“在家上学记事”:在家上学的酸甜苦辣,展现在家学习的独特生活及其思考。还有“私塾记事”:在私塾上学的心得记事,“ 在家上学历史资料”:世界的,中国的,有关在家上学的资料以及“在家上学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是对学校教育的逃避、否定,也是高素质家长对教育提出的个性化、专业化和精英化的新的教育诉求,是一种教育意识的巨大苏醒。
虽然在家上学与《义务教育法》还存在分歧,但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应该有值得肯定之处。正如教育专家杨东平教授指出的: “在家上学、私立教育都是对公立教育单一教育模式的丰富和补充,从而增加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性”。“完全可以通过地方立法积极地参与这一过程,推动学习化家庭和学习化社区的构建,满足家长、学生对教育的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要求”。我们不妨接纳它的存在,激起教育的“多元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