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一词始于汉代。
《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
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
自宋以来,人们多以“三湘”代指湖南。为何称为“三湘”?说法甚多。一说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一说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合称,后泛指湖南全省。
潇湘有三解:一是单指湘江,古称湘水,潇有形容水深而清的意思,。郦道元《水经注湘水》中有“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之句,所以古人把潇湘作为湘江的别称。二是潇水和湘水的合称,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之句。因潇、湘二水均在湖南境内,也泛指湖南地区。三是古镇名,五代时置,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北,因当时潇湘二水合流处而得名,亦称潇湘关或湘关口。
一般古诗词中的潇湘,今人都解释成为潇水和湘水。个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潇湘”应是第一个解释,即湘水的别称。因为湘水流域自古为荒僻之地,又是娥皇、女英哭舜而投水自尽的地方,所以潇湘应是相思、伤心之地,又有情已成空,无可奈何的意思,正合诗人寄情。也有解释成潇水和湘水的。
“潇湘残梦冷诗台”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但其中“潇湘”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