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

2019-11-08 14:52:00

  严州中学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八百多年前。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任睦州知州不久,就捐薪创办了龙山书院,这是严州府中中最早的书院,由此揭开了古严州教育史的新篇章。1170年严州守臣张敬夫创建丽泽书院,邀著名教育家朱熹前来讲学。清康熙十知府吴昌柞创建了文渊书院;嘉庆时知府张丙震改文渊书院为双峰书院,这便是本校前身。
  清末,朝廷腐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此时维新变法运动亦日趋高涨。维新派在教育方面提出了“改革科举,兴办学堂”的主张,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同。光绪于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下诏改书院为学堂。光绪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严州知府留宗标商请双峰书院院长王韧,将府立双峰书院改为六睦学堂(意为睦州六县之学堂),王韧为堂长,立石碑《修改六睦学堂记》。六睦学堂的创建标志现代新学之始,这就是本校的诞生。
  2005年,严州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拥有严州中学梅城校区、严州中学新校区、新世纪实验学校三所成员学校。
  严州中学新校区,是建德市全力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名校+新校”办学模式的第一个丰硕成果。学校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气势宏伟、环境优美典雅、设施一应俱全,充满着浓厚的现代化气息。学校现有高中班级44个,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59人,专任教师141名,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49名,一级教师35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20名。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严州中学”的品牌意识,积极探索“文化管理”的办学模式,提出“教师发展学校”的教育理念,以“追求发展、崇尚尊重、适应变化、达成和谐”为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以“理念统摄、科研凝聚、特色整合、核心培养”为文化管理的工作重心,把“精细的学校管理、精美的环境创设、精心的德育活动、精致的课堂教学”作为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致力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四个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认真贯彻“目标驱动、理念促动、科研推动、激励策动、关爱感动、和谐互动”的文化管理基本策略,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完善“年级部主任、年级部党支部书记、年级部工会组长”三位一体的年级部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农村中学优秀教师群体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等省级研究课题的专项研究,构建“星级教师制”,评选“教坛中坚”,创设“教师论坛”,探索“分层教学制”,试行“德育导师制”,开设德育课程,实行“家长开放日”,办好课余党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实施心理帮助工程、希望工程、校园石文化建设工程和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工程,推进学校后勤服务企业化管理,建立“平安校园”管理体制。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和谐校园”逐步形成,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潜能,教育教学质量呈快速优质的积极态势,2005年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重点大学的上线率接近50%,洪霞、桑盛山、方刚三位同学携手迈进清华大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确立了严州中学教育集团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杭州市模范集体、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厂(事)务公开先进单位、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平安示范校园、杭州市先进基层团委、杭州市示范基层党校、杭州市心理辅导优秀站、杭州市“保卫明天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教学委员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学校。
  仰承百年名校文化之底蕴,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于全程。浙江省严州中学(新校区)将弘扬“务本求实,创新求真”的严中人精神,恪守“严实”的校风,践行“进德修业”的校训,努力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力争在2008年左右把学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