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11-14 11:16:47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愉快,提高学习成绩,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燃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睿智幽默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的媒介,教师妙语连珠、风趣诙谐、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质量。用富有幽默感、亲切感、节奏感的语言,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讲课之中,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2.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实践的思想品德课除了一味说教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于是,收集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时事和实例就成了我课前的常规工作。从“妈妈洗脚”到一个大学生读四年大学给父母的信不足300字,且信中关键词是要求父母寄钱;从党的的召开到“嫦娥”上天;从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风风火火登上火星到13岁的少年成了网络游戏的牺牲品,都成为我讲授思想品德课理论的实例。上课时,我将那些恰当的实例融入书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实例引理论,寓理论于实例,如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启迪和教育,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喜爱之情,唤起他们对思想品德学科的浓厚兴趣。

  3.漫画激发学习兴趣

  漫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它直观、形象、生动,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因此,把漫画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也能发人深省,启迪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我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盲目从众的消极危害”时,我在黑板的右边写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漫画表现的是什么样的现象,它给我们什么启示?黑板的左边挂上一幅《签个名》的漫画,这漫画画的是大猩猩在表演完投篮的节目后,有观众热情地给它送去了美丽的鲜花,还有众多的观众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拿着笔记本要求大猩猩签名。大猩猩志得意满、得意忘形地为观众们签字。这时的观众、大猩猩完全忘记了日日夜夜为提高猩猩表演技能而付出艰苦劳动的此时正在大猩猩背后抹眼泪的训练师。同学们一看到黑板上的漫画和问题,立刻活跃起来,饶有兴趣地迅速打开课本,找出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找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还有很多,如将悦耳动听的音乐、寓意深刻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融入教学之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对学生多一些宽容、理解和微笑,决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让学生对我们教师有亲近感,使学生感到受教育是快乐的,发展是愉快的。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学习氛围。

  2.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甚至提出相反的看法与结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提出的问题,更应给予肯定,切不可指责与嘲讽。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开口,积极提问。在质疑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帮助,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要启发暗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让学生懂得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各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敢于问也善于问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3.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情感机制。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环境,落实到教师的实际行动上就要求教师有意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多争论、多交流。如课堂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己操作投影机,利用台前即兴表演、收集名言、讨论辨析等环节来创设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每学习一课,我都要求学生首先以思想品德的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来进行预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三个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学生讨论,在讨论和争论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疑问,并一一地加以解决,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达成了共识。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全面,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解决问题中酸甜苦辣的体验,对自己辛苦获得的结论有一种特殊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这种愉悦,对于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进行新的探索是一种激励和渴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凭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教学实践中慢慢去解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培养。

  三、激励性的评价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

  教师给予学生激励,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能成为栋梁,相信自己有极大的潜能,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使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也可以请学生到讲台前来谈谈。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从某某方面来继续考虑”、“请你再想一想,你会想出来的”等,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见解,可以用“你的见解不错”、“老师还没有想到这种答法”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同时常提醒其他学生用热烈的掌声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如此,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在成功和自豪中,树立起自信心,成为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师就应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学到在知识的海洋里去“觅食”的本领,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