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笔夸张 戏谑诙谐-王和卿《醉中天 · 咏大蝴蝶》赏析

2019-11-19 06:09:25

  作者:詹仲贤

  【仙吕】醉中天

  咏大蝴蝶

  弹破庄周梦①,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②风流种,唬杀③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④,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注释】①“弹破”句:意为蝴蝶大得竟然把庄周的蝶梦给弹破了。庄周梦: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著有《庄子》一书。据说他曾梦见自己化为大蝴蝶,醒来后仍是庄周。

  ②谁道:一作“难道”。风流种:一作“风流孽种”,风流才子,名士。

  ③唬杀:犹言“吓死”。唬,一作“諕(huò)”。唬:吓唬;杀:用在动词后,表程度深。

  ④轻轻飞动:一作“轻轻搧动”。

  【赏析】

  这是元代散曲家王和卿的一首充满诙谐、戏谑的散曲小令,作者和杂剧大家关汉卿是挚友,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情调,嬉笑怒骂间一针见血地对现实社会给予无情的批判。

  散曲描写的是一只硕大无比的蝴蝶,大得惊人,可以和庄子的鲲鹏媲美。庄子做梦化为蝴蝶,本身还是逃脱不出梦境的范围,而这只大蝴蝶竟然“弹破庄周梦”。一个“破”字,除形容硕大之外,还起到了脱颖而出、登场亮相的张本作用。“架”字既有蝶翅自上而下驾驭东风之意,又有东风自下而上极力架扶之感,贴切妥当。大蝴蝶不仅一出场就先声夺人,而且身手不凡,城中的名园不乏万紫千红的鲜花,却被它将花蜜采劫一空。“三百”极言名园之多,这数字同“一采一个”中的两个“一”字比照,就给人以大蝴蝶动作迅捷、干脆利落的印象,而若非它力大无穷,也就不可能有横行全城的能力。作者还不忘幽默地拿它同可怜的蜜蜂对照,让后者为之“唬杀”。

  蝴蝶恋着卖花人的担子,飘飘荡荡地随他行过桥东,这是常见的情景。作者却巧妙地将主客颠倒,说卖花人过桥,是蝴蝶“搧”将过去的,而且后者不过是“轻轻的飞动”而已。蝶翅如此力大无穷,那大蝴蝶身躯的伟岸自然不在话下。这结尾的两句更是妙句,它上承“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却又以“卖花人”过桥的一幕重新添回了春意。大蝴蝶起首是倏然而至,结尾则飘然而去,令人回味不尽。全曲无论是写大蝴蝶的来历,写它采花的本领,还是写它的离去,都形象生动,无一平板之笔,诚如明代王骥德《曲律》所评:“元人王和卿《咏大蝴蝶》云云,只起一句,便知是大蝴蝶,下文势如破竹,却无一句不是俊语。”这种巧思连发、层层添示的铺写,也成为元散曲咏物的崇尚手法。

  运用“庄周梦蝶”的故事,将现实世界转化为想象天地,以“弹破庄周梦”破题,运用“物化”承转的自由观念,赋予“大蝴蝶”神秘的色彩,开拓想象的意涵与空间;此蝴蝶颇有“翼若垂天之云”之大鹏鸟的意象,在转化后,其形轻巧逍遥,惊破现实,将采蜜的蜂惊吓煞,卖花为生的人被搧过桥东,犹不知所以,充分表现元曲谑浪诙谐之趣。大蝴蝶既可是作者自况风流之作,亦可从元代社会现实观其隐喻象征,认为“大蝴蝶”是当时“权豪势要”“花花太岁”“浪子丧门”的化身。联系到当时元朝初期的社会环境,后一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此曲艺术上最大特色是巨笔夸张。作者紧紧扣住蝴蝶之大,甚至夸张到了怪诞不经的程度。但是,怪而不失有趣,它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反复寻味,逼着人们去思索。语言上,浅近通俗,看似随手之作,却深有韵味。这正是散曲的上乘之境。元曲的炼字,贵在尖新、柔媚,与诗、词的标准不尽相同。从本篇的例子中,亦可体味一二。

  【练习题】

  (1)这首散曲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2)宋代谢云逸《蝴蝶》诗中有这样两句:“江天春暖晚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有人认为王和卿此曲中的“轻轻扇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袭其义”。你对此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