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在腠理当有治

2019-09-24 21:50:57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的行家里手。当代教育早已不是教师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更多的要谋求协作与合作。这样可以集群体之优势,形成合力、聚为焦点,推进教育向纵深发展。

  集体备课可以有效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是教师们应对挑战、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所以,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目前在中小学校几乎是遍地开花。

  但扫描各地中小学校,由于种种原因集体备课却偏离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出现了一些病症。若不及时、认真加以治疗,集体备课可能会沦为“看上去很美的”的摆设。

  病症一:空壳化

  集体备课时张家长、李家短,东一榔头、西一棒锤,上边说得是眉飞色舞,下边听得人声鼎沸。没有人提出缺点,没有人提出疑义,没有人表达不同意见,更谈不上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到最后,顺利完成了集体备课的过程,形成了集体备课的教案,却很少有老师在教学中实施。耗费大家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空壳。买椟还珠,劳民伤财。

  治疗策略:

  各校要科学建构集体备课的运作机制,在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时间安排、考核评估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例如某校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三备”、“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对相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集体备课须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缺席人员及学习、备课内容等)。有的学校制定了“四定”: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固定备课内容,每次集体备课前先拟定讨论课题,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病症二:虚伪化

  当前有不少学校推行严格的教育工作绩效量化考评,实行末位淘汰制、末位转岗制等,从而导致教师之间的竞争过于残酷。同一个年级同一个备课组的教师成为竞争对手。在竞争的压力之下,教师们为了让自己班级的成绩高于其他班级,即使有一些精品的东西,非常有经验的东西,也会有所保留,不肯和别人去说。生怕说了以后,别人超过自己。教师之间私藏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参与恶性竞争,已经相当不错。要达到教师之间真诚合作、完全合作、毫无戒心的集体备课,则完全做不到。有谁愿意养虎为患呢?

  治疗策略:

  如果学校管理措施更加以人为本,转而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学校把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备课组,备课组“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这样备课组自然会注意发挥骨干老师的示范性效应,会充分利用好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会想方设法使教师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病症三:专制化

  专制化,即语言霸权,这在集体备课中是普遍存在的。新教师总要服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人”,普通教师在“行政”权威面前总要表现得谦虚好学。学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备课,每组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由于组长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等权威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 “出工不出力”。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这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

  治疗策略:

  专制当然不好,但我们也要看到,真正能在备课组内拥有专制权的老师,一般都有一些过人之处。在某些教学质量还需大幅度提高的学校,在一些教师综合素质差距比较大的教研组,在一些尚未开始或者刚刚建设的备课组,需要这样的“语言霸权”将整个备课组组织起来,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对新教师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要治疗这一病症,我建议从以下两方面来下功夫。

  1. 中心发言人轮流坐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分工表,以便每一位教师尽早做好准备。这样无论在材料的占有、方法的指导方面都无法形成垄断,也就没有了“霸权”。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备课内容重点思考,写出发言稿。大家补充、讨论、修正,集思广益,在争辩中“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点燃智慧”、“情感沟通情感”,最终择取较好的观点,形成最佳教学方案。

  2. 开展二次备课。实施集体备课形成教学方案以后,组织教师认真反思,紧扣教学成败得失,捕捉感悟点,开展二次备课。引导教师们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也可以为第二年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与研究能力。教研组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可以有效规避专制化,避免出现懒汉。

  病症四:同质化

  有些学校的集体备课,竟然是将全学期教学内容全部分解下去,每个科任老师负责一部分,最后大家成果共享。经过这样的集体备课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上同样的内容;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不是千人一面,而是百花争艳。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的教案去“按图施工”,如同用一个模式去铸造产品,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不利于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

  治疗策略:

  关注生成,做足预设,充分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师等教学因素,大力推行集体备课“立体化”。所谓“立体”备课,拿导入来讲,同一节课可以故事导入、开门见山导入,也可以谈话导入等,小结、板书等同样有多种方式,形成“立体”后各人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组成一个自认为最实用的教案。

  教师要在备课组的框架内张扬个性。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撰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在组内集体交流后,提倡进行整合与块状设计。整合的教案中要留下一定空间,便于执教老师作个性化的修改。这“空白”之处为教师提供了思考时间,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这并不与集体备课相悖,而是对集体备课的有益补充。

  病症五:机械化

  实施新课程,不少教师不缺少先进的理念,而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所以不少地方,集体备课就是查阅资料,拿出备课方案,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教法;就是将教参上的有关材料下载到教案上,再搬运和装载给学生;就是把教学时间和空间分割成无数细小的单位,精确地确定师生的任务。某校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在组长的倡导下,他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他们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他们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捡到篮里就是菜”,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窃为集体所有。这种集体备课,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的只是机械的剪贴、拼凑、笼合,全然不见研究的踪影。

  治疗策略:

  集体备课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讨论教学问题、提出教学主张、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多质疑: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是否有利于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开展合作?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是否有利于自我体验?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生成?要用教研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备课资料,对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要推出来集体研究,使之适合当前教学,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其次,要注重以点带面。“点”就是对于某一知识点探究,对文本的解读的探讨。点的发生是随机的、即时的,未必都很正式;而“面”就是开展专题研究,比如标点符号专题,比如文言诵读等。集体备课时,要将研究成果放在教学中不断地检验,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