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获得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要全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完成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的顺利传递,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顺利搭建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为知识。
一、激发兴趣,引发动力,积极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兴趣去读、去学,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氛围营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以说,人们在心理上往往趋向于轻松愉快而躲避紧张压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潜能。因此,老师要改变思想观念,转换角色,从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援助者,学会热爱、尊重学生,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宽松的、愉快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
2.图片展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效。因此,在每堂课之前都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奋状态。比如说,可以进行图片展示。
二、注重教师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道德。情感由和思想品德组成,不仅仅依赖于显性课程设计的渗透,更有赖于思想品德课堂教育方法的良好运用。思想品德课程强调的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素养的培养,在教育过程当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分析和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情感的形成需要适当的情景烘托,人类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当中迸发的,这种感情或激动或悲伤或愉快或沮丧,是不受大脑支配的,全部有赖于当时所处的环境。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自身的情操和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会在不自觉中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当教师表现出的是高尚的思想品德时,学生自然受到感染,这种非课堂式教学起的作用往往比课堂讲课的作用更大,学生从中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更加透彻和切合实际。
三、巧设疑,妙导思。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它可以引起积极的思维,使课堂“神动”。然而,问题的设置和思考时间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问题过多,学生疲于回答,不愿思考,思考问题的时间过短,不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提出没有实际意义,教师自问自答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内容提出解决本课重难点的“好的问题”,提出“好的问题”之后,让学生思考问题,根据问题本身的难易度确定学生思考时间的长短。“问题提出”和“时间控制”是教学效能测评的两大要素,问题提出的好,问题的量适度,则教学效率高,课堂教学的提问以学生思考3—5分钟为宜。
四、师生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充满快乐与成功的体验,这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为达到这个目的,我的做法是:先指导学生预习,即针对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教材与课外材料的整理),使学生有的放矢地预习。搞好预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然后,由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师生合作归纳提炼出问题。最后,合作学习,即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充分发挥群体互补优势,在合作讨论中感受成功与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相关生活常识,但是对于生活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思想品德课程应该为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方式,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亲近社会,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为今后打下基础。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通过新闻调查、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开展情境教学。在活动中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人的意识、情绪和思维是受他所处的环境影响的,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可以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实物、画面、音乐等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出与教学要求相吻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参与、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趣味性,提高实效性。
以上是我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部分心得体会。总之,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又是学生生活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应贯彻生活化原则,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活动,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最终达到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在思想道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增强思想品德教学效果。